2013年7月13日星期六

视频:12岁埃及少年痛批时政和社会不公 火爆大陆网络

 

近日,一段名为“12岁埃及少年谈政治”的视频走红中国社交网络。在这段视频中,这位名为阿里.艾哈迈德的初一男生“痛批”埃及现状,谈笑风生,网友直呼他是“当总统的料”。(视频截图)

视频:12岁埃及少年痛批时政和社会不公 火爆大陆网络

法广记者周西北京报导)近日,一段名为“12岁埃及少年谈政治”的视频走红中国社交网络。在这段视频中,这位名为阿里.艾哈迈德的初一男生“痛批”埃及现状,谈笑风生,网友直呼他是“当总统的料”。据《潇湘晨报》的综合报导,这段视频虽然出现在当下埃及乱局之时,但实际上却是去年10月所录制的,正值穆尔西意图“扩权”之时。由于近期全世界对埃及局势的高度关注,这段视频的点击率也直线上升。

在视频中,阿里.艾哈迈德指出,现在埃及存在着社会不公、政治丑恶、宪法反覆、妇女歧视以及政教勾结等问题,他称自己要求真正的人民宪法和男女平等,并表示自己经常倾听人民的声音,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这位埃及少年 还用精辟的语言来概括推翻穆尔西的原因称,“别拿80条好法规搀上20条毁灭国家的坏法规来忽悠我”。《华尔街日报》的评论称,对于对埃及局势并不太了解的人来说,这段视频倒是个不错的简明介绍。

这段视频由埃及媒体ElWady于去年10月在首都开罗录制,就在当年底,总统穆尔西通过新宪法声明扩大了权力,这份声明规定,总统有权任命总检察长,所有总统声明、法令及决定在新宪法颁布和新议会选出前都是最终决定,任何方面无权更改。对此,中东媒体人萨拉撰文指出,穆尔西“扩权”事件,极大地影响了埃及民众对他的看法,也直接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反对其执政。


近日,一段名为“12岁埃及少年谈政治”的视频走红中国社交网络。在这段视频中,这位名为阿里.艾哈迈德的初一男生“痛批”埃及现状,谈笑风生,网友直呼他是“当总统的料”。(视频截图)

对此,有分析人士感慨说,这段视频不知是否经过剪辑或者有大人的指点发挥,如果真是这位12岁少年发自内心的声音,那么真的令人惊讶和刮目相看。他对政治的熟悉程度,与他稚嫩的脸庞及幼小的年龄非常不相称。有网友说他是“当总统的料”,确实所言不虚,从这个孩子身上人们看到了“埃及梦”。就这样的话题,别说同样找个12岁的中国少年,就是找若干个成年人,恐怕也很难有那样精辟的见解。

作者老徐时评的文章说,他们即使有见解,恐怕也不敢在公众场合说出来;即使敢说出来,也不可能传播出去,因为没有媒体平台敢让这种东西传播。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官媒这几天一直在连篇累牍地评论,说埃及的民主进程失败了。其实,说真的,埃及的民主进程尚未开始,或者说刚刚开始,现在下结论就说失败恐怕还为时尚早。

二十多年前,我们就曾嘲笑过前苏联的民主,现在闭嘴了;十多年前我们又曾嘲笑台湾的民主,如今也闭嘴了。现在又开始嘲笑埃及了。要知道,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是从专制极权中走出,奔向民主自由的,尽管一路上磕磕绊绊,却始终无悔无怨。这种大趋势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与此同时,另外一条新闻也引发热议:中国近七成的高考状元恐怕已经“流失”海外。

他们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业后,选择在国内直接就业或创业的比较少,大多数人继续出国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学成归国的仅占少数。每年高考一过,状元就热了,对精英的有意识追捧,使社会对高考状元的关注持续高温。其实,这种氛围才是当政者所乐意看到的。把孩子们都按在学校里,让他们有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争不完的排名,哪有闲功夫去像那位12岁的埃及少年那样去忧国忧民?

老徐时评的文章又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如果这位“12岁埃及少年谈政治”的视频是真实的,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怀疑埃及的未来呢?我们也期望中国的年轻人,能够在关注学业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公民权利。

综上所述,知名余晓平的点评说,从视频里得知,这孩子所知道的都是来自报纸和网络,看来中国的长城防火墙起到了非凡的作用。在很多中国人看来,埃及很乱,其实抗日的时候日本人也在维稳,捣乱太有必要了。

2013年6月6日星期四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898年在明斯克成立。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围绕党纲、党章问题展开激烈的斗争。在选举中央领导机关成员时,前者获得多数,得名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俄语意为多数派,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革命派。

形成过程

1912年党的第六次会议上,把少数派孟什维克驱逐出党后,布尔什维克成为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称社会民主党(布)。1918年改称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1925年改称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1952年改称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

第一次大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898年3月1—3日,来自彼得堡、莫斯科、基辅等地的“斗争协会”和俄国西部地区工人组织的九名代表,在明斯克秘密举行了这次大会。大会宣告党的成立并发表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言》,宣言指出,俄国无产阶级将摆脱专制制度的桎梏,用更大的毅力继续同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作斗争,直到社会主义胜利为止。大会选出了中央委员会,批准《工人报》为党的机关报。大会以后,中央委员会虽遭沙皇警察破获,《工人报》被迫停刊,但各地党组织仍在秘密活动。列宁指出:“1898年春党的成立,是这一时期社会民主党人所做的最突出的、同时也是最后的一件事情。”

第二次大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1903年7月30日至8月23日,先在布鲁塞尔、后在伦敦,秘密召开了这次代表大会。大会由普列汉诺夫主持,主要议程是制订党纲、党章和选举中央委员会。大会讨论的党纲草案,是由《火星报》编辑部提出来的。它把争取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作为党的主要任务提出来。经过激烈争论,大会通过了纲领草案。这是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第一个写入无产阶级专政的党纲。大会在讨论党章时,发生了更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党章的第一条中关于党员条件的问题。列宁认为,凡是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且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都可以成为党员。

发生分裂

而马尔托夫(真名:尤·奥·策杰尔鲍姆,1873—1923年)认为党员不一定要参加党的一个组织,他甚至主张不管什么人,只要表示承认党纲,就可以自行宣布入党,党员可以不服从党的纪律,不受组织的制约。普列汉诺夫支持列宁的条文。但最后大会在表决时,以多数票通过了马尔托夫的条文。大会在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时,由于几名机会主义分子的退出,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大会选举普列汉诺夫、列宁、马尔托夫组成中央机关报《火星报》编辑部,拥护列宁的三名代表组成了中央委员会。从这时起,拥护列宁的人,因在选举中获得多数票,故被称为布尔什维克(俄文译音,意指多数派);获得少数票的,被称为孟什维克(俄文译音,意指少数派)。布尔什维克的观点体系,被称为布尔什维主义;孟什维克的观点体系,被称为孟什维克主义。从此,在俄国民主工党内出现了两个政治观点对立的派别。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在俄国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列宁后来指出:“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

火星报

 

简介

        火星报(俄语:Искра)是由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人士在德国所创办的一份政治性的报纸,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机关报,第一个全俄政治报。1900年12月24日,由列宁普列汉诺夫创办于德国莱比锡。列宁为其创办人之一。 火星报的座右铭是为星火燎原(Из искры возгорится пламя),该句出于弗拉基米尔·奥多耶夫斯基(Владимир Федорович Одоевский)对普希金的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俄语:В Сибирь)的回复;另外东干族亦曾有份以东干语撰写的《东方火星报》。火星报在1900年12月在德国首次发行,不久后即迁往德国慕尼黑进行出版,1902年4月移至英国伦敦出版,1903年之后移至瑞士日内瓦继续出版。该报为党制订了纲领草案,并筹备了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03年,该报发生分裂。以列宁为首的多数派退出了编辑部后,火星报便成为孟什维克派的喉舌,最后火星报在1905年停刊,一共发行了112期,其中列宁参与编辑的前51期又被称为旧火星报,52期以后的部份则被称为新火星报。

创办背景

1900年,俄国日益逼近的革命形势向工人阶级提出了领导革命运动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有一个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统一集中的新型政党。当时俄国虽然在1896年召开了社会主义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了党的成立,但没有通过党纲党章,没有把分散的地方社会民主主义组织真正联系起来,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会不久就被逮捕;各地工人运动内部机会主义派别“经济派”的影响在继续扩展。在这种情况下,改变党在组织上、思想上的涣散状况,建立一个能领导和组织革命运动的统一集中的党就成了当务之急。

为了建立这样的政党,列宁认为首先要从办报入手。他反对简单地用召开代表大会,选出中央领导机关的办法来建党。他认为,社会民主党人应当把创办全俄政治报纸这个工作作为“最近期间的全部活动内容”,因为,“没有这样的机关报,地方工作仍然是狭隘的手工业方式。不通过一种报纸把党的正确的代表机关建立起来,党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句空话。”列宁指出,所以必须集中一切力量创办这样一份报纸还因为俄国社会民主党所处的环境同欧洲其他国家很不相同。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人除了出版报纸外,还有许多公开活动的形式和组织活动的方式,如竞选、人民会议等,而在俄国,在取得政治自由前,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只有而且必须用秘密出版的革命报纸来代替这一切。这就是说,没有革命报纸,就不可能有思想统一的、纪律严明的坚强的党,也不可能广泛地组织整个工人运动。

1900年初,列宁到国外和劳动解放社的普列汉诺夫等人商讨了办报的有关事宜,并且亲自拟定了出版计划。经过紧张的工作,第一期《火星报》于1900年12月24日在莱比锡正式出版。报头上引用了俄国十二月党人在回答诗人普希金向他们致敬的一首诗歌里说过的话:“试看星星之火,已战燎燃之焰。”后来的事实证明,由《火星报》点燃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火星,的确燃成了燎原大火。

《火星报》创刊后不久就迁往慕尼黑出版。自1902年4月起改在伦敦出版,1903年春天起又改在日内瓦出版。最初参加《火星报》编辑部的有:列宁、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德、波特列索夫和查苏列奇。自1901年春天起,克鲁普斯卡亚任编辑部的秘书。列宁实际上是《火星报》的主编和领导者。他在《火星报》上发表了有关党的建设和俄国无产阶级斗争各种根本问题的文章,对国际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做了评论。

宣传内容

同经济派论战

第一,针对经济派有关工人只需通过罢工储金会进行单纯的经济斗争观点,《火》号召工人“不但要组织互助会、罢工储金会和工人小组,而且要组织政党,组织起来同专职政府和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坚决的斗争”。

第二,针对经济派关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能够从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无需从外部灌输进去的主张,《火》发表列宁文章予以反驳。指出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革命的思想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参加工人运动实践,在研究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斗争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不会自发产生。

第三,针对经济派关于工人只要有罢工组织和合法团体就行,用不好建立政党的论点,列宁在《火》撰文反驳。并且论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意义。

列宁通过《火星报》的宣传及其论著粉碎了经济主义思潮,打击了国际修正主义,为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思想基础。

宣传党的纲领

在《火星报》创办的近三年时间里,报纸发表了三百多篇论述党的工作的文章。

制定党纲草案是《火星报》的一项重要工作。1902年将党纲草案刊出后,《火》又连续发表论文和文章,进一步阐明党的纲领和策略。

在《火星报》的宣传、引导下,列宁的建党思想深入人心。 至此,《火星报》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制定并宣传党纲的任务圆满完成。

组织工作

列宁就党报作用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火星报》组织工作的特点是:通过代办员网同各地方组织建立密切的联系,为建党奠定了组织基础。

代办员的工作包括:收集稿件和信件;传递报纸和其他文件;为报纸募集出版和活动经费等。

历史功绩

邮递员和宣传员的角色

代办员首先是一个邮递员。由于当时国内环境太险恶,《火星报》不得不在国外——德国的莱比锡创办,后来又先后转移到慕尼黑和伦敦出版。为了让《火星报》能够与各地方社会民主主义组织见面,《火星报》每期都不得不由代办员们秘密运回国内。“为了避开警察的追踪和搜索,他们不得不经常改换运输路线。运输线有陆路的,有水路的,一期报纸往往要经过许多国家,运行几千公里,经过许多代办员的手,才能到达读者手中。”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曾为传播下了这样一个广为人知的定义:“传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邮递员就是印刷品这种媒介的传播链条上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就是在和平的、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在合法的环境里,报刊的传播仍然离不开邮递员,更不要说是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了。除了运送、翻印和分发报纸外,代办员还担负着供应地方组织文件的任务。代办员一方面是邮递员,另一方面也是《火星报》的推广发行员。由于《火星报》的出版经费大部分是靠募捐来的,并且报纸是免费赠送,所以运送、翻印和分发报纸的代办员的角色跟现在的报纸推广发行人员还有着比较本质的区别:现在的报纸推广发行人员受商业利益的支配,而代办员则是为了扩大宣传的范围。要想把各地分散的社会民主党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就必须让尽可能多的地方组织和人员来接受、阅读和拥护《火星报》,这就需要在进行邮递的同时,尽可能地去推广发行《火星报》。

记者和通讯员的角色

一般来讲,记者的职责有三:采写新闻、反映情况和做群众工作。而通讯员除了独自采写新闻外,还有配合记者工作的职责。《火星报》的代办员们除了尽到邮递员、推广发行员的职责外,还要完成努力为报纸征集稿件、向《火星报》反映情况等的任务。如代办员巴布什金不但自己为《火星报》写稿,而且还先后把莫斯科附近几个大工业区工人写的几百篇通讯转交给《火星报》。“《火星报》通过代办员和各地党的委员会取得联系,并通过他们与俄国广大劳动群众保持联系。这样,报纸就能及时地对俄国革命运动的重大事件进行报道和评述。”为了使《火星报》能够持续出版,代办员们还要为《火星报》募集资金;而募集资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做群众工作——宣传《火星报》,组织、动员群众,密切他们与党组织的关系。可见,在这些工作方面,代办员们同报社的记者或通讯员的工作很相似,可以说在扮演着他们的角色。

代办员们是沟通《火星报》编辑部集体和各地方组织的桥梁和纽带,既要“上情下达”又要“下情上达”。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里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我们和无论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理,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么?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单从“下情上达”这方面来讲,就要求代办员们做一个调查研究员,摸清楚各地方组织人员的思想脉搏和各种情况,比如把在《火星报》创办以前曾经取得了大多数社会民主主义组织领导权的经济派的一些观点,以及这些观点在各个地方组织中的影响程度等,准确及时地反馈给编辑部,让他们能在报纸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论战与宣传。这时的代办员可谓是《火星报》在基层的“耳目”。

宣传员和领袖的角色

前文说过,代办员不但要邮递《火星报》,而且要推广发行《火星报》。而要推广发行《火星报》,就首先需要向各个地方组织来宣传《火星报》。因为人们接触信息是有选择性的,包括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个环节,如果读者在对《火星报》缺乏认识和了解时选择了拒绝接触《火星报》的态度(如因为受经济派思想的影响比较大等原因),那么再多的《火星报》也等于是一堆废纸,根本起不到宣传的作用,更不用说是组织了。这就需要代办员在送报纸时不能“一送了事”,而是要同时做好宣传和劝服的工作,让人们开始接受《火星报》,然后才能推广发行《火星报》。代办员是宣传员,不单是宣传、推广发行《火星报》这份报纸的宣传员,而且是宣传《火星报》内容的宣传员。宣传《火星报》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驳斥经济派的观点,二个是宣传党的纲领。如果宣传的水平比较高、效果比较好的话,这些代办员就能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

关于“意见领袖”,郭庆光教授在《传播学教程》中提到“这次调查还发现,在人们作出投票决定的过程中,有一些对他们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即意见领袖,这部分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21%。研究人员将他们与一般受众做了比较,发现无论对报纸、杂志还是广播,意见领袖的接触频度和接触量都远远高于和大于一般人。据此,研究人员对传播过程做了这样一种推测: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这就是两级传播概念的产生。”既然有了《火星报》,为什么还需要代办员来做有关报纸内容的宣传呢?或许电视新闻与网络新闻之间的竞争能给我们一些启示。“电视媒体的主持人深入伊拉克战场、深入非典隔离区,在引导观众了解新闻内容的同时,他们本身的精神面貌、语言风格等也使人们在情感的共鸣中加深了对媒体、报道者和报道信息的印象和理解。而此时,大多数网站的新闻报道页面编排单调、呆板,既缺乏报纸的人性化设计,又不如电视主持人娓娓道来显得亲切直观,必然在争夺眼球的新闻战中缺少吸引力。”电视主持人的人性化、个性化和有亲和力的传播方式对于网络冷冰冰的版面传播方式来说占据着优势,同理,代办员的面对面人际宣传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报纸所起不到的一些更有感染力、亲和力和说服力等的效果和作用。“意见领袖”理论的出现表明了大众传播并不能完全覆盖人际传播,就象网上聊天与书信来往也不能完全取代当面的面谈一样,人际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能作为大众传播的一个十分有益的补充。代办员们作为各地革命运动的参加者,基层党组织的骨干,后来许多人又都成为了职业的革命家,他们本身有条件、也有义务在送报纸的同时面向各地方组织对经济派的观点进行驳论和对党的纲领进行宣传。代办员是邮递员,但又绝不单单是邮递员,而且是义务的宣传员。如化名格拉奇的代办员巴乌曼就为《火星报》做了大量的个人宣传、说服工作,使许多地方组织摆脱了“经济派”的影响,转到《火星报》方面来。这是靠单纯的递送报纸所不容易达到的效果。可见,在“上情下达”方面,这些代办员能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火星报》上所宣传的内容,经过代办员们消化、吸收后,再经过个性化、人性化、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人际传播到达地方组织人员那里,比起单纯的递送报纸供人们阅读来,效果无疑要好得多。

组织员的角色

组织不同于宣传,不同于传播,但组织又离不开传播。“根据学者们大体一致的看法,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外部信息作用于人们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构成的变化,属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作用于人们的观念或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属于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这些变化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即成为行动层面上的效果。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是一个效果的累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⑥可见传播是促成行动改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既然组织属于社会行动的范畴,宣传属于传播的范畴,那么宣传就是组织的前提;要想建立统一的党组织,就首先必须统一全党的思想,这就必须靠宣传、靠传播,这样代办员首先就必须是宣传员。

另一方面,传播是人类社会的粘合剂,同人类其它任何活动一样,组织的过程中也必然伴随着传播。既然代办员作为宣传员已经成功地说服了各个地方组织团结在《火星报》的周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他们的“意见领袖”,那么这些作为宣传员的代办员们再兼任组织员的角色——联络分散的各地方组织、筹备召开党代会就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因为:第一,由于环境险恶,代办员秘密潜回国内已经克服了很大的困难和冒了巨大的风险,有些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不宜再派专门的组织员来冒这个险;第二,代办员身上的“光环效应”使得他们容易取得各个地方组织的信任,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组织的任务。

代办员由于出色的宣传,无形之中提高了自身的地位,甚至能成为地方组织的“意见领袖”,有了这一层的“光环”,地方组织就能把他们看作是组织上可以信任、依托的人,因此代办员做起组织工作来就容易得多。如果这时候再另外派来专职的组织员,他们则会由于在地方组织中缺乏这种由“意见领袖”的权威性所带来的信任感,做起组织工作来就不会那么顺利。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这样类似的现象:比如某某医学专家在电台上免费接受了一些患者的咨询,说得让这些患者心服口服,等到这些患者真的到这位专家所在的医院来就诊时,往往会在众多的医生中点名要找这位专家来给自己看病,因为他们信任这位专家,这就是由于传播所造成的一种“光环效应”使然。

新闻思想

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列宁认为,思想性、坚定性、政治路线的明确性以及对敌斗争的不妥协性,是机关报极为重要的品格。

报纸的功能

列宁指出:“报纸不及时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列宁认为,通过报纸集中地、系统地向全中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批判机会主义观点,讨论党的策略纲领,就能改变党内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状况,为建党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出版自由

列宁指出俄国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是政治斗争,其首要任务时争得政治自由,而取得政治自由的首先要求是争取出版自由。

报纸的群众性

列宁在文章中指出,一定要把机关报办成一切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机关报。大家都来畅谈对运动的贡献和在运动中的收获。这样,就能办好全俄社会民主党人的机关报。

编辑者

初期成员: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格奥尔基·瓦连京诺维奇·普列汉诺夫

维拉·扎苏莉奇

帕维尔·阿克瑟尔罗德

朱利乌斯·马尔托夫

亚历山大·波特列索夫

后期加入者:

列夫·托洛茨基

2013年3月6日星期三

「啟動革命」讀後心得


陸一家子的部落格


作者Gary Hamel 蓋瑞.哈默爾在本書中提供了企業創新的藍圖,如果他的「競爭大時代」是企業創新的骨架;「啟動革命」就是創新的血肉及靈魂。從面對革命、尋找革命到發動革命、持續革命,以掌握下一波新經濟的主導權。企業經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如有機體不成長則老化。因此大企業的策略就是要以不斷的創新來追求持續成長,由保守的市場防禦戰轉變為有計劃的攻擊戰與游擊戰,這是大企業在面對新經濟的生存之道。沿用舊地圖是找不到新大陸的,拋棄舊包袱,點燃消逝的熱情,勇敢的揭竿起義,遵循本書的導引,重建企業的新版圖。

一、面對革命:
進步時代的主要成就,就是對持續改善的追求。而組織學習與知識管理則是持續改善的近親。與其說這兩者著重於如何做的與眾不同,不如說他們更重視如何把事情做好。進步時代的最後一個成就,就是將知識商品化。直線、漸進的方式只能帶來微價值,唯有激進、跳躍、非線性式的點子,才能創造財富。產業革命者是以整個事業觀念為革命的起始,而不是個別的產品或服務,新事業觀念的能力,也就是能開發全新的事業觀念。

「創新」不再是如何把現有的事情做好,而是「做什麼」。事業觀念的創新將成為最重要的競爭優勢。誠實的面對現有策略,未來並不是現在的延續,沒有一個策略可以永續生存。在革命時代,每家公司必須變成一枚自動搜尋機會的飛彈,搜尋的對象是各種可能性。想在新的時代繁榮興盛,取決於組織是否能重新思索生存的目的與未來的目標,以及能否持續創造新的夢想和新的命運。

二、尋找革命:
業創新的單位並不是某個產品或科技之有形物品,而是一種觀念,是一種
創新的能力,以全新的角度去思考企業事業的策略模式,來創造新財富;但必須承受著核心事業風險,因為當要放棄其特定的事業模式基礎時,代表著將進入另一陌生的遊戲規則的模式。就必須仔細瞭解矛盾和衝突的原因,設法尋求化解衝突的方法。如果能將功能與形式分離,就能想出嶄新的方法來發揮同樣的功能。
從顧客利益中我們必須要從中探討,我們到底對顧客了解多少?我們是否利用各種機會深入了解顧客的需要和慾望?我們是否可以提供完整資料給顧客?是否可以利用這些資料,以新的方式服務我們顧客?顧客還需要哪些額外的資訊我們可以立即的提供給顧客?顧客是提供給我們豐衣足食的老闆,我們不斷的自我要求試圖滿足對顧客的慾望,多花心思改善顧客的經驗以強化雙方的情感超越顧客對我們的期待,建立在顧客心目中的品牌忠誠度。
三、發動革命:
在不連續的世界,永續生存的事業模式是不存在的,良好的經營方式並不能修補有瑕疵的事業模式。向在革命時代繼續存活,組織就必須捨棄獨裁式的經營模式,必須讓更多的人負起事業觀念創新的責任。從基層開始,建立一個願意強力支持事業觀念創新的組織;創造一個環境,讓策略制訂與創意變成想像力與熱情的果實,任何人都有可能提出一舉改變現有遊戲規則的革命構想。
做一個行動主義者,本書提到如何發起叛變的方法:

1. 建立觀點:可靠性、有一致性、具說服力即有商業利益。
2. 擬定一份宣言:把意識型態傳播出去影響他人。
3. 創造聯盟:建立聯盟,把個人權力變成集體權力。
4. 挑選目標對象及關鍵時機:拉近有實權的某人或某些人,並小心挑選時機。
5. 合作與中立:合作與消除敵意,不輕視也不嚴責別人。
6. 找一位翻譯者:找出革命者和正統派的翻譯員。
7. 小贏、早贏、常贏:設計一套逐步擴大的實驗,以測驗新事業觀念,並證明增加投資的合理性。
8. 隔離、滲透、整合:將實驗轉變成有力量改變公司的方向,為了吸引資源,需從隔離跳向滲透,才能整合公司。
四、持續革命:
銀髮革命家的銀髮不是歲月痕跡,而是從數次策略生命週期而來。即使是最固守傳統的在位者也可能變成銀髮革命家。事實上,除非一家公司能把行動主義制度化、並付諸實行,否則公司就無法應對革命時代的雙重挑戰;改造自己,以及改造自己所屬的產業。成功通常會使信仰變成難以打破的正統,必須一再挑戰。一家公司若不能重新塑造自身存在的深層意義、所做的事情及競爭的方法,很快就會變的陳舊老邁。
做事的方法會在事業中造成根本的變革,任何事業不管有多枯燥乏味,都可以透過完全不同的方法來創造新價值。那麼,如何建立不斷且永久創新組織的法則為何?

1. 設計法則一、不合理的期望:
人們只有在訂定了不合理的目標時,才會開始尋求突破性的構想。讓組織成員相信為不合理的目標奮鬥是合理的事。

2. 設計法則二、靈活的事業定義:
不要被狹隘的自我觀念所侷限,保持寬廣的機會和視野,且永遠都在改變中。以組織所知到的(核心能力)及所擁有的(策略性資產)來界定公司。唯有事業範圍廣泛的公司,才能比競爭者更快速成長。

3. 設計法則三、是目標,而非事業:
如果沒有卓越的意圖,人們將缺乏革命者的行動和勇氣。銀髮革命家的創新力量大多源自他們效忠超脫於成長、利益,甚至累積個人財富的目標,而是超脫自身、真正高尚的目標。

4. 設計法則四、聽到新聲音:讓新任人員、有年輕觀點還有組織邊緣的聲音有發言空間。

5. 設計法則五、為創意提供公開市場:創造一個有動力的內部創意市場。

6. 設計法則六、為資金提供公開市場:對一個試驗性的小投資,不要設定與現有投資相當的報酬率。

7. 設計法則七、為人才提供公開市場:提供員工真正喜歡、令人振奮的工作。

8. 設計法則八、低風險實驗:把試驗當成許多選擇的組合,把風險分散給伙伴,加速學習,頌揚新領域開拓者。

9. 設計法則九、細胞分裂:為新事業模式創造空間,也是育成創業人才的機會。

10. 設計法則十、個人財富累積:像獎勵管理者一樣獎酬創業者。
五、推廣教育部革命:
推廣也曾經歷了幾次無聲的革命,由硬體的建置到課輔系統的納入,都走在時代的前端。可是,對於下一步該邁向何方?由上而下都沒有一致的目標。以前推廣的口號是 We are big because we are good, we are good because we are big!推廣由於體制龐大,又是全國第一,可是眼前的成功與豐沛資源就是阻滯創新的主要原因。顧客導向是否為推廣下一波革命的目標?果真如此,這場革命可能已經由cc開始。以cc的熱情及理想,以顧客導向為出發點,設計量身定製的終身學習課程! 再利用客訴將服務顧客及客戶導向的理念傳達至各單位,激起全面服務為主的熱忱。再聯合其他有關單位,建立共識。如此再繼續其他的步驟,相信必能引發全體的意識而建立新的組織文化!

2013年3月5日星期二

外交政策 埃及从推翻米洛舍维奇的学生身上学到了什么?


核心提示:埃及革命所采取的战术直接来自CANVAS的培训课程。到塞尔维亚接受非暴力抗争培训的埃及四六运动成员阿德尔在接受半岛英文电视台2月9号的采访中,这样描述他在贝尔格莱德的经历,“我在如何进行和平示威、如何避免暴力以及如何面对来自安全部队的暴力……以及如何有组织的使人民走上街头方面受到了训练”。
原文链接:Revolution U:what Egypt learned from the students who overthrew Milosevic
来源:《外交政策》
作者:Tina Rosenberg
发表时间:2011年2月16日
译者:@Freeman7777,@toxola,@Ytblf
2008 年年初,埃及马哈拉(El-Mahalla el-Kubra)工业城(mill town)国有纺织厂的工人宣布,因为物价高涨和薪水微薄,他们打算在4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天出来罢工。这件事情引起了一帮子在首都开罗,娴熟于各类技术应用的年轻人的注意。于是这群年轻人在脸书(Facebook)上开设了一个团体,准备于4月6日,在整个埃及组织声援性的抗议和罢工行动。令他们震惊的是,这个脸书团体很快就有7万人加入响应。
但是在网上搞活动,和在街上搞活动,还不是一码子事。在马哈拉的工人罢工行动中,警察占领了工厂,对罢工加以阻止。结果示威转向暴力:抗议者们放火烧了不少建筑物,警察们则开始开枪镇压,至少两个人死于冲突。与此同时全埃及的连带抗议(solidarity protests)在大多数地方都被警察所封锁,最终失败。脸书组织者一直都没有在抗议战术上达成一致——人们是应该留在家里还是应该上街。人们当时知道他们都想要做些事情。但没人对那种事情到底是什么有清楚的想法。
4 月6日的抗议表现得相当拙劣,抗议运动的领导者随后就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该抗议成了社交网络作为一种民主革命工具所存缺陷方面的客观教训(object lesson)。脸书可以把成千上万的线上同情者聚到一起,但一旦到了线下却无法把他们组织起来。在召集民众方面,脸书是一种有用的通信工具,但是把民众召集起来之后去做什么呢?四六运动的领导者并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所以他们决定从其他有过这方面经验的人身上加以学习。在2009年夏天,穆罕默德·阿德尔(Mohamed Adel),这个20岁的博客作者和四六运动的活动人士,去了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
在贝尔格莱德有一个组织,名为“应用非暴力行动和战略中心”(Center for Applied NonViolent Action and Strategies,简称CANVAS)。该组织是由在1990年代晚期反对米洛舍维奇的起义中学到经验的年轻塞尔维亚人所运作的。在把米氏赶下台后,他们就着手开展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即如何将自身的成功经验移植到其他国家。对于世界上的独裁者来讲,他们就是不共戴天的敌人——委内瑞拉的查韦斯和白俄罗斯的卢卡申科都指名道姓的谴责了他们。(一位CANVAS 的领导者对我说“他们认为我们把革命装在了行李箱中,是我们这些外人的运作才把革命带到他们国家的”。)但是对包括津巴布韦、缅甸、白俄罗斯、伊朗的年轻一代民主活动人士来讲,年轻的塞尔维亚活动人士就是英雄。他们已与50国以上的民主倡议者展开了合作。在如何与世界上最坏的政府较量方面,他们向各类年轻人团队给出了建议,并且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叙利亚占领的黎巴嫩、马尔代夫以及现在的埃及,那些接受他们建议的年轻人都获胜了。
在贝尔格莱德,阿德尔接受了一星期的非暴力革命策略方面的训练。他学会了如何组织人民——不是在电脑上,而是在大街上。最为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培训其他人,于是他返回埃及并开始教导其他人。“四月六日青年运动”和另一个相似的被称为Kefaya的组织,成了促成穆巴拉克总统于2月11日辞职的为期18天和平起义的最为重要的组织者。地缘政治集团Stratfor在2月3号的一份报告中曾说道, “四六运动和Kifaya实际上就是在把抗议者组织起来并且走上街头方面扮演领导角色的团体。”他们所采取的战术直接来自CANVAS的培训课程。阿德尔在接受半岛英文电视台2月9号的采访中,这样描述他在贝尔格莱德的经历,“我在如何进行和平示威、如何避免暴力以及如何面对来自安全部队的暴力……以及如何有组织的使人民走上街头方面受到了训练”。 身为CANVAS领导人之一的 波波维奇(Srdja Popovic)则这样告诉我,“我们对他们如此年轻就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感到相当讶异。”
当非暴力革命横扫从突尼斯到埃及这些长期统治的非民主政权并威胁到附近的阿尔及利亚、巴林、也门的统治者时,世界的关注点被革命的肇因即压制性统治下生活的世代,以及革命所利用的工具如脸书和推特这种社交网络站点所吸引,这些因素鼓舞了造反浪潮。但是作为四六运动的成员却了解,单单这些因素并无法形成一场革命。那什么才形成了一场革命呢?在过去,不满群体利用了地缘政治的横扫力量:拉美政权以及前苏联集团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超级强权对于独裁统治支持的撤销以及自由主义的民主作为一种全球理想得以巩固的产物。但是全球的意识形态冲突已经结束了,然而大量独裁者却仍然存在——面对这种情形我们该做些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数量不断增加的独裁国家的民主活动人士而言,就是要向CANVAS学习。CANVAS比其他民主团队做得更好,该组织已打造了一个具有持久性的非暴力革命的蓝图:如何做才能将少量民众发展为一场群众运动,然后去推翻一个独裁者。CANVAS已经思考了如何把犬儒、被动以及恐惧的公众转变为活动人士。其强调团结、纪律和计划——这些战术对任何军事行动而言均是基本的,但却往往被非暴力革命者所忽略。独裁统治期间有着许多时刻足以激发公众的怒火:石油价格的飞涨、反对派领袖被暗杀、自然灾害后政府的腐败冷漠,或仅仅是警察没收街上小贩的手推车。在多数情况下,仅仅愤怒是无济于事的——它至多只会突然爆发一下,并不会给非民主的统治者造成很大挑战。只有有所准备的对手才能够利用这些愤怒时刻去推翻一个非民主政府。
CANVAS 的一位前教官伊万·马洛维奇(Ivan Marovic)在几年前于华盛顿曾对我说道,“革命往往被认为是自动自发的。似乎人民只要跑到街上就会出现革命。但革命其实是长达数月或数年提前准备的结果。直到某个时点时机才会成熟,此时你才可以组织大众示威或罢工,这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情。如果这类行动仔细计划过,那么到它们开始之时,所有事情在数周之内就可以搞定 ”
CANVAS 几乎是第一家向独裁政权治下的人民传授可被用来推翻独裁统治技能的组织;自冷战初期以来,美国政府及其盟友一直都在资助全世界的民主推广组织。我在皮诺切特时期的智利和桑地尼斯塔时期的尼加拉瓜两个独裁政权统治之下都生活过,并访问过大约十多个其他独裁国家,我见到了大批埋头工作负责民主推广的人士并且我本人也做过选举监督员。但是我并没有看到任何足以媲美CANVAS的组织。
传统的民主推广团队喜欢与具有良好信誉的反对党以及公民社会团体协作;但CANVAS却喜欢与后起之秀合作。他们的理论是,独裁者统治下的建制式政党(established parties)及组织往往过于懈怠腐化以至无法推翻独裁者,相反此希望只能寄托在理想主义的局外人——往往是学生身上。塞尔维亚那些活动人士并不是通常那种来自富裕国家西装革履的高新顾问;他们更像是外表骄傲、自大的学生。他们带来了牛仔般的招摇。他们洋溢着成功的感觉。每个他们所教导的人都想要做这些塞尔维亚活动人士曾经做过的事情。
如果CANVAS的做法撕碎了旧式民主推广的剧本,那是因为该团体的领导者已经从他们自身第一手的经历中,制作了一个全新的民主推广方面的剧本。该团体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98年10月在贝尔格莱德一家咖啡厅召开的会议,在那里波波维奇(Popovic)——这位身材高大、一身锐气的25岁男子,贝尔格莱德大学海洋生物系的学生——把志同道合的几位学生召集起来。那时候,米洛舍维奇已经在位9年时间,并且统治基础已经根深蒂固。他那时已发动且输了三场战争,并正在发动第四场战争(科索沃战争)。波波维奇及其朋友多年以来一直都活跃于学生抗议行动。他们已经连续游行了100天,但收获却微乎其微。波波维奇回忆道,“那是一场与陷入绝望状态的老友的聚会。我们当时处在消沉的谷底。”
学生们把自己命名为“Otpor!”(塞尔维亚语“反抗!”之意),并开始思考革命。首要以及最为艰巨的障碍就是国人的态度。由反对派所作的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塞尔维亚人都希望米洛舍维奇滚蛋。但他们同时却认为米氏下台是不可能的事情,或至少是尝试起来太过危险的事情。塞尔维亚现存反对派绝不会从下述情形中得到激励:甚至反米洛舍维奇的政党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实现政党领导者个人野心的工具。
但是Otpor的创办人意识到年轻人将会参与政治——如果让他们有英雄般的感觉并品尝到酷的滋味,使他们成为大事件中的一员。那是一场后现代的革命。“我们的产品是生活方式,”马洛维奇向我解释道,“我们所推动的运动无关乎各类议题,而是关于我的认同。我们试图使政治变得性感、诱人。”传统政客将其工作视为做各类发言而追随者的工作则是聆听;Otpor选择了集体领导,根本不进行公开发言。如果说该组织从甘地和马丁路德金那里获得过什么灵感,那么它也从可口可乐——以其简单、强有力的讯息以及强大的品牌——那里获得了线索。Otpor自身的logo是一个极有风格的握紧的拳头——以一种讽刺、嘲笑的方式借用了二次世界大战中塞尔维亚游击队以及世界各地共产党的象征。
Otpor 避开了传统的游行、集会方面的反对战术——部分出于迫不得已,因为该团体还没有能力动员大量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摒弃了政党的严肃性(gravity)及夸夸其谈,Otpor转而选择了电视秀那样的感性和直观,其领导人成长时期一直在看巨蟒剧团之飞翔的马戏团节目(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其日常活动包括使政府看起来很愚蠢并赢得反对派媒体报道的街头戏剧以及恶作剧。风趣并不总是能实现,但它一直都是各类活动的目标。最引人注目的表演是画有米洛舍维奇照片的石油桶。Otpor就沿着热闹的大街滚这个石油桶,只要人民在桶的插槽插入一枚硬币就可以用球棒击打米氏的照片。这是 Otpor最喜爱的一种恶作剧,也是一种让当局陷入两难的举动:这种作为使得米氏政权怎么做都会遭受谴责。如果政府让石油桶继续滚下去,它会看起来很虚弱。但是当警察介入,情形也没有变得更好:Otpor成员逃走了,而反对派电视隔天就会展示警察“逮捕”一个石油桶并把它载到警车上的照片。举国上下皆在为这种恶作剧窃笑——并且都在支持Otpor。
不是试图避免逮捕,相反Otpor决心主动招惹警方并利用这些恶作剧形成运动的优势。虽然警方会粗暴对待Otpor成员,但很少对他们施以酷刑并且许多被捕的成员甚至都不会被留置过夜。当任何Otpor成员遭到逮捕时,该组织都会派遣一个嘈杂的人群到警察局外面街道去等候。被捕者从警察局走出来的时候会发现一大堆反对派媒体的记者以及一群欢呼他出狱的朋友。年轻人竞相攀比谁被逮捕的次数最多。如果身着Otpor拳头LOGO素雅的黑色T恤使你成了革命的内部人,那么遭到逮捕就使你成了一个摇滚明星。曾把自身看作是受害者的民众学会了把自身看作英雄。
在建立两年之后,Otpor已经由11名成员变成了人数超过7万人的组织。克林顿行政当局驻巴尔干地区特使詹姆士·欧布莱恩(James O'Brien)说,“Otpor当初所作的永远不会被遗忘的象征性事情是,他们使塞尔维亚人相信公开宣称米氏政权并非不可战胜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是之故,许多塞尔维亚人都享有一种变革可能到来的感觉。”到米洛舍维奇2000年9月再次竞选南斯拉夫总统职位时,Otpor长期的抗议行动以及米洛舍维奇的镇压企图——已经削弱了总统的知名度并且有助于团结反对派,也给他们壮了胆。当米洛舍维奇拒绝承认被反对派总统候选人科什图尼察(Vojislav Kostunica)击败时,Otpor有纪律的非暴力活动的示范性及其组织起来的大量活动人士,在说服塞尔维亚安全部队违背米洛舍维奇要求对抗议者射击的命令方面起了至关紧要的作用。2000年10月7号,四面楚歌的米洛舍维奇辞职了。
之前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在已经发生了。对于年轻的塞尔维亚人来讲,下一步就是思考如何输出革命经验的问题。
米洛舍维奇下台后数月内,Otpor的领导人开始接到其他国家民主活动人士的邀请,他们渴望复制塞尔维亚革命运动的成功。Otpor的创始人之一斯洛博丹· 迪吉诺维奇(Slobodan Djinovic)开始前往白俄罗斯,与那里的一个学生运动秘密接触。然而,该运动很快被当局渗入,并最终失败。
迪吉诺维奇在格鲁吉亚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该国一群年轻人建立了一个名为Kmara!(意为“受够了!”)的运动组织。2002年,迪吉诺维奇以及Otpor 的其他领导人开始在塞尔维亚拜访并款待Kmara!组织的学生。在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Eduard Shevardnadze)——前苏联官僚,1995年起出任格鲁吉亚总统——窃取了格鲁吉亚2003年11月的大选之后,Kmara!组织所领导的一次以玫瑰革命(Rose Revolution)著称的运动迫使谢瓦尔德纳泽下台。随之而来的是乌克兰的橙色革命(Orange Revolution),此次革命中,前Otpor 活动人士投入几个月的时间为乌克兰青年组织Pora(意为“是时候了”)出谋划策。
在 2003年前往非洲南部为津巴布韦人士提供培训途中,迪吉诺维奇和波波维奇决定成立CANVAS。当时波波维奇已是一名议会成员,但他于2004年辞去该职务,更乐于成为一名组织者和革命者。迪吉诺维奇则于2000年建立了塞尔维亚首家无线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并很快成为一名行业巨头。今天,迪吉诺维奇掌管着塞尔维亚最大的私人互联网和电话公司,并自掏腰包为CANVAS提供大约一半的运营资金,同时还承担着一半的非暴力训练课程班(raining workshops)的费用(CANVAS 有六名职员。教官们来自五个国家,均是成功民主运动的资深人士,他们签约成为领取酬劳者。CANVAS 参加由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名为“人道行动”(Humanity in Action)的国际NGO组织以及由美国政府资助的美国自由之家组织(Freedom House)所出资开展的一些非暴力课程班。但CANVAS 更倾向于与美国保持距离,部分源于Otpor的经历。与反对米洛舍维奇的所有派别类似,Otpor接受美国政府的资助,但却谎称没有。随着米洛舍维奇的下台,当真相被揭穿时,许多成员感到被出卖而纷纷离开了Otpor)
CANVAS 的大部分工作均与来自中度压制型国家的民主人士合作开展,这些国家占到世界上独裁国家的大多数。CANVAS的所有成功案例均是如此;这些塞尔维亚人帮助推翻了稳固性较低、容易推翻的的独裁统治。无论怎样描述,谢瓦尔德纳泽治下的格鲁吉亚均非北朝鲜。因此,在去年,我决定对波波维奇和迪吉诺维奇与一群来自对他们所持观念最具挑战性的国家的活动人士之间的合作进行观察,这个国家便是缅甸。
1962 年,奈温将军(Gen. Ne Win)所领导的一次军事政变终结了缅甸自14年前独立以来一直实施统治的民主政府。政变至今的半个世纪中,缅甸人可以合理期待形势改观的短暂时刻仅有那么几个。1988年爆发了持续数月的反政府示威,但以军队对数千名抗议者的杀戮收场。两年后,缅甸举行了政变以来首次大选。但当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赢得压倒性胜利时,当局宣布选举结果无效。
大众抗争直至2007年再次发生,当时政府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取消了石油补贴,一些燃料价格上涨了500%。佛教僧侣们抗议物价飞涨,不料却遭到安全部队的殴打。在仰光,一位名叫阿信·科维达(Ashin Kovida)的僧侣忍无可忍了——这是一个个头不高、语音柔和的24岁男人。他卖掉了自己的法衣,用这部分钱制作并复印了一份传单,邀请仰光寺院的僧侣上街游行。2007年9月19日,大约400名僧侣开始游行,学生也参与进来,此次游行即著名的“袈裟革命”(Saffron Revolution)——以僧侣法衣上的一种颜色命名。
如今流亡海外定居加利福尼亚的科维达告诉我,当时他从描述米洛舍维奇下台的纪录片《推翻独裁者》(Bringing Down a Dictator)中得到启发,该纪录片有缅甸语字幕,在国内秘密流传。他认为政府没有胆量向僧侣开枪。但他错了。几十个人被杀害,数千名僧侣和尼姑被逮捕;其中一些人被判处超过60年有期徒刑。缅甸的反对派再次归于沉默;2010年11月举行了大选,但国家仍换汤不换药。
然而,仍有部分缅甸人愿意冒险追求真民主。去年,这部分人中的14名成员(大部分非常年轻)聚集于缅甸境外一家旅馆的会议室中,参加CANVAS组织的一期培训。这些人由缅甸一位资深反对派活动人士召集而来,该名人士要求对其仅以绰号K2相称。(一名记者兼摄影师的在场事先经过了谨慎磋商,以保护参加者的安全:我不能道出这些缅甸人的身份,或提及该培训的日期或地点。)
这对塞尔维亚人而言是一个新领域——在此之前CANVAS曾与缅甸流亡人士合作,但现在面对的是居住在缅甸境内的人们。这些塞尔维亚人担心这一事实:缅甸学生们彼此互不相识。不信任是致命的。波波维奇曾对来自津巴布韦的一个群体进行培训,该群体既有反对派政党的年轻人,也有非政府团体成员。他们均反对独裁者罗伯特·穆加贝(Robert Mugabe),但相互之间也充满怨恨。“无休止的战争”,波波维奇这样描述道。在类似于缅甸这样的国家,人们对不相识的人充满恐惧。塞尔维亚人认为这是个麻烦。
当然了,缅甸也非乌克兰。民主运动发育程度越低,前期准备所需时间也越长。塞尔维亚人认为,格鲁吉亚和越南活动人士的学习领会速度最快。而缅甸学员的反应更类似于其他来自极权国家的学员。“白俄罗斯,”迪吉诺维奇摇着头说,“那些白俄罗斯学员异常顽固,难以推动——他们极端消极。在他们眼中看不到火花。”然后是北朝鲜学员:“在首尔的一个大型旅馆中,他们大多是年轻学生,”波波维奇告诉我,“我们进行了两天培训,却无从得知他们究竟进展如何。人们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他们坐着,如石碑一般。太糟糕了。”
面对非洲、拉丁美洲及格鲁吉亚学员,CANVAS的教官们在培训中自由放松而充满活力——“塞尔维亚风格”,波波维奇这样称。而面对来自亚洲、中东及东欧大部分国家的学员,教官们的培训则试图更为正式。虽然培训风格需要调整,但课程内容均相同。该课程针对最初的两场进行中的斗争而设计,并在斗争中发挥了作用,即发生于津巴布韦和白俄罗斯的斗争——两国无论从哪个方面而言都有所不同。迪吉诺维奇说,中东学员有时认为非暴力战略不适用于伊斯兰世界。但 CANVAS在前苏联地区之外所取得的仅有的成功发生于黎巴嫩和马尔代夫,二者显然是穆斯林国家。
当波波维奇问缅甸人“希望从为期一周的培训中学到什么”时,他们的答案集中于两个问题:动员民众和克服恐惧。“我们对所做的事情感到恐惧”,一位高个男士说,“我们有‘无力’感。我们从未尝过自由的滋味。”一位年轻女士指出,缅甸政府将所有五人以上的集会视为非法。“非暴力斗争异常危险,”她说。
缅甸正在展示CANVAS在那些缺乏有效反对派历史的国家中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消极被动、宿命论以及公民的恐惧。CANVAS的最有用经验便是如何摧毁这些障碍。“每一期课程班都有人找到我对我说‘我们国家的情形截然不同’,” 迪吉诺维奇告诉那些缅甸学员。学员们的笑声紧张不安。但这些缅甸学员明白:任何人如果狂妄到在大街上推着画有缅甸统治者丹瑞(Than Shwe)头像的石油桶供仰光公民击打的话,他所冒的风险并非几小时的监禁,而是数十年监禁。塞尔维亚人对此可能说些什么呢?
事实证明,可说的有许多。一些学员表示,非暴力在他们看来意味着消极被动——也许在道德上占优势,但失之天真。波波维奇以孙子(Sun Tzu)的话对非暴力进行描述:“我希望你们将非暴力斗争视为一种战争形式——唯一区别在于不使用武器,”他告诉学员们。这是个新观点。他认为,非暴力道德与否无关紧要:它是一种战略需要。当然,暴力是每一位独裁者的看家本领。Otpor的创立者们也明白,藉由暴力不可能赢得广泛支持——每一次民主斗争最终都需要争取中产阶级,并至少使安全部队保持中立。
迪吉诺维奇和波波维奇一次又一次地打破另一个神话:即非暴力斗争等同于发动大规模群众集会。两人警告说,游行和示威应当保留到最终赢得大多数群众支持之时。游行是危险的——如果参加人数稀少,运动的可信度就会丧失。并且游行期间,人们会遭受逮捕、殴打及枪击。当局将试图煽动暴力。一次糟糕的游行会毁掉整个运动。波波维奇认为:“在仰光举行任何集会都是愚蠢的,”人们对此均表示认同。
但如果不搞游行,还有什么呢?塞尔维亚人向学员们展示了系列纪录片《一种更强的力量》(A Force More Powerful)的剪辑片段,该纪录片事关非暴力斗争:甘地领导的食盐游行(Salt March)、南非的反种族隔离运动、以及美国民权运动期间的餐厅静坐抗议及公车杯葛运动(bus boycott)。波波维奇指出了这些运动所涉及的计划,并让学员们列出他们所看到的斗争策略:发传单、举标语、静坐抗议、抵制、罢工纠察(picketing)、音乐。“南非和缅甸有一个相似点:缺乏自由媒体”,波波维奇说,“因此怎样传播消息呢?”
“通过歌曲”,一位小胡子男士说。“通过祈祷和葬礼”,一位性格坚强的中年妇女说,她在学员中年龄最大,其他人喜欢叫她阿姨。波波维奇抓住机会发问:“那么,利用葬礼有何引人之处?”“这是人们可以聚会的唯一场合,”一位年轻人说。
“葬礼对你们的对手而言是个棘手的问题”,波波维奇说。在津巴布韦,五人以上的聚会被禁止,但一个有5000人参加的葬礼呢?只要与运动相关的任何人去世,他们都会聚集并吟唱——而警察不会介入!向葬礼发射催泪瓦斯的确是个问题。
塞尔维亚人的下一个想法来自美国理论家吉恩·夏普(Gene Sharp),他是《从独裁到民主》(From Dictatorship to Democracy,该书最初于1993年在泰国出版,为缅甸异议人士而写)一书的作者,被称为非暴力领域的克劳塞维兹(Clausewitz)[1]。 2000年春,波波维奇经由罗伯特·赫尔维(Robert Helvey)的引介而首次接触夏普的思想;赫尔维是前美军上校,1980年代在美国驻缅甸大使馆担任防务专员(defense attaché),之后从对武装斗争的迷恋中幡然醒悟。当Otpor成员们见到赫尔维时,这一运动组织已有20,000名活跃成员,并有着令人惊叹的声誉。但该团体遭遇了瓶颈——运动正在发展,而其领导人不明白如何将这种发展转变为米洛舍维奇的下台。
赫尔维向他们展示了如何实现这种转化。他对夏普的观点进行了阐明:统治政权的维系有赖于被统治者的服从。民主运动的目标应是说服人们放弃这种服从。夏普解释说,政府犹如建筑,由支柱支撑。Otpor必须将米洛舍维奇的支柱推向反对派阵营。
事实上,Otpor在争取米洛舍维奇的两个重要支柱方面已取得良好进展。其一是老人:老年人向来是米洛舍维奇的基础性支撑,但当局对Otpor的16岁成员的持续逮捕——以及政府认为学生是恐怖分子的狂热指控——正在惹恼祖母们。另一根支柱是警察。一开始,Otpor便将警察当做未来的盟友(allies- in-waiting)。Otpor的成员们向警察局赠送饼干和鲜花(有时会附赠一个电视摄像机)。在对抗中,他们向警察欢呼而非嚎叫。
塞尔维亚人将这种理念详述给缅甸学员,并增加了一个步骤:即权力图表(power graph),这是迪吉诺维奇的发明。他让学员们列出缅甸具有不同社会影响力的群体,然后制作每个群体对政权的历时性忠诚度图表。该想法意在搞清楚哪个群体已经动摇,以及缅甸最近的哪些历史事件引发了这种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学员们可以收集线索,以发现谁才是最有利的同盟军。
学员们站在缅甸的警察、工人、妇女以及其他群体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他们最需要什么?所汇编出的清单从各个群体的自利角度而言是可预期的:学生需要私人学校,商人需要可信赖的银行系统,农民需要粮食补贴。令人感兴趣的是表中所未包含的东西。“民主在哪里?人权呢?”,波波维奇指着钉在墙上的清单说,“人们不在乎这些东西。通常政客们才会将那些与民众不相关的东西挂在嘴上。还记得甘地的食盐游行吗?关键之处并非‘英国佬滚出去!’——没有那么正式,而是‘我们想要做盐’”。
到了周三,塞尔维亚人十分担心。“他们彼此不信任对方,” 迪吉诺维奇在午餐时告诉我。缅甸人周二晚在K2的旅馆房间里举行了一次通风会。他们相互自我介绍,并为团队制定了规则。他们在应对缅甸当局方面拟定了统一口径。之后,他们用吉他弹唱《风中之尘》(Dust in the Wind)等歌曲,直到凌晨3时才散去。
第二天事情开始发生变化。周三的课程是关于放弃以集会、示威、游行为主的集中战术,代之以低代价、低压力及低风险的分散策略。塞尔维亚人谈到了智利的cacerolazos[2]—— 或敲锅集会——这可以让人们知道他们的邻居也是反对皮诺切特的。他们讲解了困境行动(dilemma actions)的概念,如Otpor使用石油桶的手段。“由小事做起,如果成功了,你就会有信心一个接一个的做下去,”波波维奇说。“你招集人员,培训他们,保持他们的活跃度。你出击,宣告胜利——或滚蛋。如果行动成功,人们就会来找你。通过参与小的成功,你会建立自信。非暴力斗争改变了人们对自己的认识。”
缅甸人似乎没有被说服。“所以,我们都将在某个特定时间在窗口点上蜡烛,”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说。“他们可能无法逮捕10000人,但他们会选择一个可怜的家伙,逮捕他全家——甚至包括他的孩子。”
波波维奇表示同意。“是的,即使这种策略风险较低,但只要它是政治性的,你们仍会有问题,”他说。“但如果所针对的问题是政府的电力供应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呢?”
当缅甸学员们分成小组来发明自己的困境行动时,第一组认真考虑了这一建议。他们决定从处理垃圾问题入手,当时仰光政府已经停止了垃圾收集工作。成员们计划一开始由20个年轻人组成的小组着手这一工作,提供手套和口罩,并试图招募其他人加入进来,然后他们会到市政府递交一份知名人士签名的请愿书,并告诉他们:这是你们的问题。
“好,很不错。你们正在发展平行的管理机构,“波波维奇说。这是波兰团结工会亚当·米奇尼克(Adam Michnik)的策略:不要拆毁现存机构——而是建立你自己的平行机构。“2008年纳吉斯飓风灾难(Cyclone Nargis,缅甸因这场灾难丧生的人数超过138,000人)之后,在政府不作为时,你们不是自发参与了清理尸体运动吗?现在,如果市政府不理睬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
“我们会把垃圾扔在市长脚底下,”一个高个子男人说。波波维奇笑了起来。“或者你们可以选择一个低风险的办法——给垃圾拍照,然后拿照片给当局看,”他说。
随后下一组来到了房间前,他们的成员面带微笑,很奇怪的脱掉了鞋子。他们的发言人,一位穿粉红色衬衫的年轻女士,兴奋地扭动着身躯,提议开展一个“光脚运动”(Barefoot Campaign),来纪念袈裟革命(Saffron Revolution)的僧侣们——他们都不穿鞋。这个想法的起点是通过电子邮件和社交网络联系100名青年,他们要做的事很简单:光着脚去公共场所。 “我们可以从寺庙开始,”粉红衬衫说——因为没有人会在寺庙里穿鞋子。而且,人们会走过涂有颜料的地面,她说,“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衡量是否成功——只要我们看到光着脚的人以及满地的脚印。”
“可如果当局来逮捕你们,你们怎样应对?”那位阿姨问道。该小组显然是深思熟虑过的,“为了安全,大家可以在口袋里装一双破凉鞋,拿给警察看,”一个长着娃娃脸的年轻男子说。“或者你还可以说,我正准备去跑步呢。”
高个男子制止了他们的兴奋,“如果当局看到你留下的脚印,他们就会知道并逮捕你。”
“如果我们在晚上去,他们就不会知道是谁了,”娃娃脸男子说。“动手吧!”,他将拳头挥向空中,大家都笑了起来。
但是,这些脚印是一个问题——它确实会指引警方找到猎物。一位穿薄纱衬衫、说话轻声细语的年轻女士开口了。“这儿有很多流浪狗和流浪猫,”她说。“我们可以在它们的住处前倒上颜料,让它们也开展光脚行动。”猫、狗民主战士!其他人面面相觑,开始敬畏起自己的卓越才智,随即掌声在四处轰然响起。
临近周末,学员们观看了缅甸起义(Burma VJ)——2008年由丹麦导演安德斯·奥斯特加德(Anders Ostergaard)拍摄的纪录片,这部影片讲述了一群缅甸秘密视频记者的故事,他们拍摄的影片被偷运出境,这些影片往往是外界获知缅甸当前情形的唯一途径。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袈裟革命期间,它在缅甸是珍贵的违禁品,大多数与会者之前曾看过这部片子。这部影片是一份希望和勇气的证明,它记录了许多缅甸人视作自己人生高点的数星期的过往。不过在经过CANVAS一周的培训后,缅甸人开始用新的眼光来审视这部纪录片。
电影结束后,迪吉诺维奇来到房间前。“现在你们是怎么想的?”他问。娃娃脸男子瞪大了眼睛,“他们没有组织!”他说。突然,袈裟革命看起来截然不同了。他们非常勇敢,也非常鼓舞人心——同时他们又过于仓促、愚蠢和不负责任。“人们出于冲动走上街头,去要求一些无法实现的东西,” 迪吉诺维奇告诉他们,这或许不够温柔,因为他推倒了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我们的建议是,”他缓缓地说,“你们所要考虑的非暴力抗争,应该与你们在这部影片中所看到完全不同。”
大家都沉默了。
“现在你们知道该怎么干了吧,”他说。
CANVAS曾与来自50个国家的活动家共事。但它并没有导向50场革命。
最直接的理由是,受过他们培训的人往往不是运动的负责者。像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异议人士,选择了效仿Otpor的做法。相比之下,在伊朗,虽然受过CANVAS培训的小团体进行了一些成功的行动,但绿色革命的领导人并没有采取Otpor组织的战术。
然而,更深刻的原因是背景方面的问题。一个非常封闭的社会是无法产生那种迫切需要的强大民主运动的。对缅甸人的课程班结束后,波波维奇和迪吉诺维奇很满意:学生理解了课程内容。但他们能用这些做到什么尚不清楚。在课程班的最后一天,我问“光脚运动”组的成员是否会尝试在缅甸实施这一计划。“这个策略很美妙,有价值且新颖,”他们说——但更适用于其他人。“我不确定它是否对我有用,”粉红衬衫说。
塞尔维亚人认为,一个国家的压制程度并非决定性因素。波波维奇告诉缅甸学员,比政府的残暴远为重要的是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坚定程度;一个组织严密、坚定的民主运动,能够逐步赢得足够的自由空间。“政治空间从未来自施舍,而往往靠征服而来,“他说。2000年在塞尔维亚开展工作相比1991年要较为容易,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对派已赢得当局的重要让步。“塞尔维亚建立了那些优势,”他说。例如,它迫使米洛舍维奇尊重1996年地方选举的结果——这使得市电视台落入反对派手中。但这能否适用于缅甸?在缅甸争取政治空间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并且无人能保证这个国家会迈向正确的方向。
然而,缅甸是个极端现象。绝大多数威权国家都更类似于米洛舍维奇的塞尔维亚,或穆巴拉克的埃及——这些威权政府允许一些反对派媒体以及政治活动的存在。举凡阿尔及利亚、安哥拉、柬埔寨、埃塞俄比亚、哈萨克斯坦、尼加拉瓜、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等国,也都遵循了这一模式。此外,尽管塞尔维亚人不能用手提箱输入革命,但他们的策略可以大大增加这种机会——即当独裁政权处于动荡时,反对派能够利用这种动荡。
埃及的例子说明了该如何去做。早在穆罕默德·阿德尔(Mohamed Adel)去贝尔格莱德之前,“四六运动”就知道了Otpor这个组织,并使用拳头作为他们的标志。阿德尔所受的培训与缅甸人完全相同。去年四月,塞尔维亚报纸在头版刊登了某次埃及抗议的照片,示威者挥舞着“四六运动”的旗帜,上面绘有大众熟悉的拳头标志。标题赫然写着,“Otpor的拳头挥向穆巴拉克?”随着上周埃及解放广场(Tahrir Square)示威者将自己的孩子放到埃及军队坦克上的照片流传到世界各地,波波维奇回顾了阿德尔的力量分析图,军队在图表上显得特别突出;他已经意识到,军队的地位至关重要,必须拔掉这一支柱。
塞尔维亚人之后再未见过阿德尔,但年轻的埃及学生一直与他们保持着电邮联系,偶尔还会指出CANVAS提供的阿拉伯语材料的翻译错误。阿德尔带回了许多附有阿拉伯语字幕的《推翻独裁者》(Bringing Down a Dictator)的录像带,并继续下载各种书籍。他在埃及组织了迷你版的CANVAS课程班,宣讲团结、非暴力行动的纪律以及明确目标的重要性,并保持了成员的参与。
在 1月25日的抗议活动之后,一本名为《如何聪明地抗议》(How to Protest Intelligently)的26页小册子——匿名人士编写,但人们普遍认为作者是四六运动组织——开始在开罗流传起来。它为抗议设置了目标:占领政府建筑物、争取警察和军队、抗议者互相保护。它教导人们要带上玫瑰花,呼喊积极的口号,和自己的邻人站在一起,并提醒警察他们的家人可能也在抗议者中,籍此劝服他们改变立场。它还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比如示威者应该穿什么以及携带什么来保护自己免遭催泪瓦斯和警棍的伤害。它建议人们携带这样的标语:“警察和人民联合起来反对当局。”
这些抗议是一个团结、宽容和非暴力原则的典型模式。各种不同群体没有使用自己的旗帜和标志,只挥舞着埃及国旗,并尽可能地用一个声音说话。示威者们打扫干净广场,并保护商店、抓住抢劫者使他们交回赃物。当穆斯林们祈祷时,科普特基督徒(Coptic Christians)就在解放广场围成圈来保护穆斯林,而当基督徒们庆祝弥撒时,穆斯林们又来保护他们。他们一起拥抱士兵,手拿玫瑰迎向警察。他们戴着滑稽的帽子唱歌。这些无疑都是埃及式的,但它同时也是CANVAS教材上的内容。
CANVAS 曾与来自几乎每一个中东国家的异议人士开展合作;该地区有着CANVAS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即黎巴嫩,同时也有着最令人沮丧的失败之一,即伊朗。波波维奇想知道即便伊朗再次出现抗议,结果会否有所不同:如果“绿色运动”Green Movement)不是围绕选举舞弊来组织,而是代之以发起一次食盐游行,将关注点放在失业、低收入以及腐败上,结果将会怎样?伊朗很像突尼斯和埃及:有许多年轻且受过相对良好教育的人口,还有一个腐败的、依靠人们的恐惧来维系统治的威权政府。“依靠恐惧统治了数十年的政府开始变得极度僵化,”波波维奇说。“这类政权赖以为生的支柱是恐惧。一旦恐惧因素消失,人们不再畏惧警察并和军人拥抱在一起,它们就失去了自己的主要支柱。“胡斯尼·穆巴拉克无疑会沮丧地看到同样的事情。
在缅甸,很难想象该如何做才能击败恐惧——什么可以将消极的受害者转变为勇敢的英雄——除非像粉红衬衫那样自己去做。但是,在中东,恐惧情绪已被消除,而且英雄主义正在蔓延到许多国家。这是一个巨大的有利因素。但为了推翻整个地区的独裁者,示威者必须从埃及学到更多——不仅仅是勇气。

[1]克劳塞维兹是德国军事理论家,被誉为西方兵圣,其《战争论》是西方军事理论的经典著作。——译注
[2]人们敲锅敲碗表示抗议的集会形式。——译注

2012年5月25日星期五

纽时:中国权贵阶层对未来充满恐慌

 

记者李静慧编译报导据《纽约时报》5月20日发表作者Roderick MacFarquhar的文章《In China, Fear at the Top》评论分析:为什么那么多中国领导人把孩子送到国外接受教育,一个回答是他们对中国未来没有信心。作者Roderick MacFarquhar是哈佛大学教授,曾合著《毛泽东的最后革命》。

文章写道:在苏联时代的全盛时期,共产党领导人被南斯拉夫的异议理论家米洛万•吉拉斯描述为“新阶级”。他们的权利不仅在于拥有财富,而是控制财富:所有的国家财产可被他们使唤并调用。关于勃列日涅夫的一个故事虽然不确凿,但是很确切的反应了这一点。勃列日涅夫带他母亲参观他的办公室,他收集的外国豪华车,和那富丽堂皇的别墅。在丰盛的用餐后,勃列日涅夫问她的母亲感受如何,他母亲回答:“太棒了,但如果布尔什维克回来(译者注:反讽共产党人掠夺别人的财富)该怎么办?”

但是,中国的“太子党”,即毛泽东的革命派的后代,如果关于他们的部分财富和生活方式的故事有几分可信度的话,那么中国的新阶级,便不仅是控制,而是拥有国家财产。很少有中国网民会认为,在3月因腐败而下台的中共政治局委员、重庆市的一把手薄熙来,仅是个例。

为何拥有财富对中国高层变得如此重要?为什么有这么多中国领导人送子女出国留学呢?一个答案是肯定的,他们对中国的未来缺乏信心。

这可能看起来很奇怪,因为中国已在过去30年挤进全球经济强国的顶尖行列。有人预测,过热的经济会硬着陆–因为经济增长已经放缓。但对财富的获取更好的理解,不只是为了缓冲经济,或纯粹的贪婪,而是一个政治保护手段。

中共领导人坚持邓小平的理论,相信他们在权力的延续,将取决于经济的增长。在困难时期(民怨沸腾时期),即便是经济过硬,也可能会(政权)崩溃。因此,资产全球化–转移资产到海外及送子女出国留学–成了防范危机的保护手段。(根据一个官方的估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至少120亿美元,已被非法转移到国外。)

毛泽东一派的自信源于很多因素,内战胜利,规划精良的共产党组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框架,社会主义路线,人民解放军后盾。60多年后的今天,只有解放军看起来仍在,(共产党的)自信却在磨灭。

文革期间红卫兵对共产党领导人和官员们的斥责,损害了中共的权威和合法性。共产党的危机感在邓小平拒绝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中表现的更加突出。在经济增长的竞赛中,意识形态的合法性的外衣被遗弃。

今天,中共的8千万党员仍很强大,但大多数入党是为了自己事业的发展,而不只是理想主义。每天,大约有500起抗议、示威或暴动,反对腐败或地方政府独裁的事件发生,常常被武力镇压下去。对盲人维权律师陈光诚的粗暴对待,从而使其寻求美国庇护只是其臭名昭著的案件之一。像薄熙来这样的中共官员聚敛财富,利用他们的家庭关系控制广大经济部门,将让那些最忠诚的中国人也相信,腐败已经达到极至。

薄熙来事件不只是大规模的腐败,也涉及到权利交接。薄高调发展他的“重庆模式”,包括打黑,唱红,廉价住房和其他福利的规定。博得欢迎,并企图通过具有魅力的“太子党”的革命英雄的儿子的头衔,使他很自然的在今年晚些时候的第18届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成为9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一。有消息在中国流传说,一旦进入常委,薄熙来将试图取代中共的新任总书记和国家主席习近平。

死于1976年的毛泽东,亲手挑选他的继任者。死于1997年的邓小平,任命江泽民,并隔代指定胡锦涛为江泽民之后的领导人。胡锦涛,既不像毛那样是个“革命英雄”,也不像邓那样是“改革教父”,他没有特权去选择他的继承人。低调的习近平像薄熙来一样同是太子党,是幕后妥协交易的结果。缺乏制度的合法性和元老的帮助,对野心勃勃的薄熙来来讲,习近平看起来可能会是一个容易对付的对象。

未来几个月内,中共领导人利用各种宣传工具,消除薄事件给领导层的团结,党的纪律和国家的“和谐”造成的损害。他们可能会把指责转移到他犯有凶杀罪的妻子身上。但中国新阶级们(译者注:指中国权贵阶层)仍会担心,对于高层腐败的揭露已经使他们面临“布尔什维克回来”一样的危险中。

译文有删节,点击看原文

评论

1 - 10 of 21

  • 东四十条

    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中共小狼崽子也必被清算。

  • 共产专制,遍地是灾! 绝灭人性的流氓强盗卖国犯罪黑帮共产党,对外软弱无能、卖国求荣,对内横征暴敛、烧杀虐抢,不但剥夺了中国民众最基本的人权,而且还垄断和利用教育、医疗、房地产、金融、税费、自然资源、能源交通、通讯、血汗工厂等行业对国内老百姓进行全方位疯狂地抢劫压榨与剥削掠夺;利用教育、媒体对老百姓进行无耻地洗脑欺骗与愚弄;利用共产流氓法制对国内老百姓进行残酷地迫害与杀戮。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只有一条路:全民团结起来,彻底埋葬这个祸国殃民60多年、建政后杀戮8千万中国人民的流氓强盗卖国犯罪黑帮中国共产党,结束共产专制,实现民主宪政!

    所以他们纷纷移民国外,携带数目庞大的民脂民膏,这就是裸官产生的真正原因

  • 驱除马列,恢复中华。
  • 中国人民正在觉醒,共产党的独裁统治正在崩溃瓦解!这群贪官污吏的官二代红三代们,你们只有退党才能保平安!否则你们今后将生活在时时刻刻都可能被中国人民送上历史的耻辱架接受人民的审判和绞刑的恐惧中!

    中国权贵阶层对未来充满恐慌 ---- 原因应该是认识到这个共匪控制的社会良知缺乏,安全没有保障; 他们自己也暗暗地有些有罪感-----毕竟他们也被迫选择了‘同流合污’,对恶行视而不见,----没有从道德角度分析事物, 这是现实社会矛盾的起源,也是很多西方评论家浮浅之处。

  • 这帮所谓的“精英”实为最卑贱的流氓有产者,骨子里充满了暴发户躁动不安的基因,其产业来自无视天下规矩的巧取豪夺,除了身外之物的金银,就剩下一肚子大便,真是鼠目寸光。我就不相信上下5000年打打杀杀的轮回他们能躲过,到头来还是得如数吐出来、坐牢享受非人待遇乃至被诛杀且牵连子女,何苦!

  • 是120亿或1200亿?到底哪个数字准确?

  • 你方唱罢我登场
  • 权贵权贵,有权便贵。大富翁与穷百姓能坐在一条板凳上吗??!!大贪官能真心为民服务吗??!!不敢公示财产,焉能得到人民的谅解和宽恕!!!???中共的最高领导层应树立榜样,向骆家辉先生学习,毫无保留地公示个人及家族财产,包括妻儿国籍!!!真金不怕火炼,百炼成钢,光耍嘴皮没用!!!一万句誓言顶不上一个实际行动!!!中国大陆的政改急先锋温家宝总理先生完全可以身先士卒,在阳光下亮亮你的年薪和家族财产!!!骆家辉先生正等着你的财产公示出台呢,老百姓已有八九年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所为何事??!!!无欲则刚,亮财产便是试金石!!!如果都不干净,现在闹腾的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甚而是一百步笑五十步!!!中国肯定还有富豪大鳄,只是会金蝉脱壳罢了!!!历史是最高的审判官,当事者昏,旁观看清,你们的家底老百姓早已洞察秋毫,但愿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做真英雄是要胆识的,文天祥才能名垂青史!!!

  • 裸官证实这个文章观点

  • 海外华人支持十二楼!

  • 看中国 - 纽时:中国权贵阶层对未来充满恐慌

    2012年2月19日星期日

    《罢工手册》(going on strike)

     

    工人诗歌联盟

     

    《罢工手册》(going on strike)

    000.png

    2011-7-16 16:24 上传

    下载附件 (36.81 KB)

    上图漫画中的文字:
    下——立即设置罢工纠察线;
    上——“到这里来的,放弃一切希望吧。”(但丁《神曲•地狱篇》中写在地狱入口“死屋”上的“箴言”。此系漫画作者的调侃。
    罢工吧!(going on strike)
    作者:Ken Montague
    译者:阿芬,烧肉
    《罢工吧!》3

    2011-5-3 19:55 上传

    下载附件 (20.72 KB)
    《罢工吧!》3

    图:把你们的工会官员拖去罢工纠察线
    [注] picket line表示一种立场,过这个线意即选择继续干活,不参与罢工,不过这个线说明参与罢工
      这是系列手册的第一本,供越来越多在日益加深的经济危机中被迫诉诸产业行动来保卫工资、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的工会成员们之用。
      这些小册子试图帮助你对付日渐增多的困难——反工会的法令、工资控制及工会官僚。
    • 介绍
    • 罢工之前
    • 走出去
    • 开始的几个小时
    • 刚开始的几天
    • 呼吁书/布告
    • 第一个星期
    • 工会官员与官方认可
    • 罢工纠察和法律
    • 进一步施压
    • 占厂
    • 谈判
    • 复工
    • 总结



    介绍
      越来越多工人卷进了他们生命中的第一次罢工。医院的工人,学校的清洁工,公务员,教师,移民女工——都已卷入新近的罢工。此外,今天的绝大多数罢工都是非官方行动[即并非由工会官员组织发起——译注]——例如1978年的上半年,95%以上的罢工都是如此。
      因此,这本手册主要——但不只是——写给那些也许参加甚至领导了罢工却几乎没有此类经验的人。此书的写作得到了工会负责人,工人代表和普通工会成员的帮助,他们在过去5年间曾卷入过某些规模较大的反抗,例如北伦敦的Grunwicks和Desoutters的罢工,国营卡车司机罢工,新近的反对低工资的罢工。
      此书写的不是罢工准则。每一场罢工都不一样,有各自的难题和有利条件。我们试图把适用于大多数罢工的建议及意见汇集起来——但不同产业的情况都不同,因此要灵活,要做好准备把不符合你自己的特殊情况的东西丢开。
      这也是第一次的尝试。请把你自己的罢工经验和其它任何想到的东西写给我们,在重版这本手册时我们便可补录。
    02.jpg

    2011-5-3 19:55 上传

    下载附件 (18.21 KB)

    图:“来自管理层的挑衅”



    罢工之前
      罢工十有八九都不是预先计划的,而是危机或管理者挑衅的结果——例如开除车间工人代表或突击裁员。但在多数的工作场所,总会发生工人与管理层之间的争端,这就有可能发生事情,最好做出准备。管理层如果知道你们可能以罢工行动来支持被解雇者,他们很可能对你们的要求让步,即使你们从未将罢工付诸实际的行动。
      首先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工会。工会里越多工人越好。有时你会发现自己仅仅为了加入工会的权利而要罢工。
      其次是通报(即传播信息——译注)。确保所有卷入的工人都明白与管理层争端的问题所在。当关键时刻来到,如果你是知道该问题的仅有的一个——也许你是工人代表,谈判进行到一半时管理层却准备迫害你——那你可能会孤立并陷于困境。
      所以定期开会很重要。
      第三,是工会组织。充分组织起来的工作场所有车间委员会代表之类。即使你的工作场所不够大,容纳不了这样一个有威慑力的机构,仍然极有可能划分成几个部门。每个部门的代表可以定期甚至非正式地开会。认清谁是可以信赖的,以及问题存在于哪。
      要避免工会被某个部门、部分或种族团体所束缚。要扩展工会组织,覆盖范围尽可能宽广,确保它包含了关键岗位的工人——熟练工人,驾驶员,处于产品前道工序的工人。如果你们不得不罢工,它将作为工人总体而不是明显的个别群体或部门来罢工。假如无法把那些反对工会的人拉过来,你就试试去争取他们所尊敬的人。
      到此为止,谈了任何好的在工作场所的组织的要点。但如果你很确信罢工即将发生,那么还需要做其它几样事情。
      跟你的工作场所之外的其他社会力量进行联络。一旦你身在工作场所之外,你将需要各种支持,让你们的情况广为人知并取得经济上的帮助,因此跟当地的工会委员会,和周边工厂的车间委员会(或“工人代表”——译注)联络等等,越多越好。
      进行工会内部的联络。如果你的工会包含几个工作场所的分会,那么要确保分会的干事和积极份子们了解到你们在做什么,使他们为可能发生的罢工做好准备。你将需要和分会干事讨论假如罢工正式开始,如何能得到罢工工资。
      有些工会曾遵从程序与雇主解决争端。真是这样的话,任何罢工都需要通过这样的程序,否则工人要冒失掉罢工工资的危险。所以注意了。在一些案例中,比如你被欺骗了,这个时候你必须打破协定的程序,就像老板们为满足自己的利益所做的那样。
      可能的话,先试探形势。(直译:试探水的深浅。)如果你们想进行罢工,有时最好先就某个特别的议题组织一个小的行动——针对酷热(或寒冷!)或一个工作安全问题实行一小时罢工,以查明能够得到哪些支持,坚决建立一个联合行动。但不要过了头——几个脚趾试试水深就够了!
      最后,就是时机。你十之八九是无可选择的,但罢工的好时机和坏时机却很明显。这就是为什么矿工们要从秋季开始为达成工资协议而奋战——矿工在冬季早期发动罢工比在夏季的早期要有效得多。这类事情,要考虑的是生产水平,是否收到大的订单,是否在酝酿兼合收购——以及最重要的,工人的士气。
    03.jpg

    2011-5-3 19:55 上传

    下载附件 (31.26 KB)

    上图中的文字:
    第一行分别为“备用工具 管子 钚反应堆燃料棒”;
    第二行:有关健康危害的抱怨

    走出去
    别只是盲目地走出去,而不管发生什么。大家必须一起出去[1]。如果某部门发生了被他们认为是罢工行动的事件,那就要着手做以下两件事之一:
    要么,立即在该部门召开会议,投票决定进行罢工行动,然后游行到每一个部门,你所在工作场所的车间或办公室,在去到的每个部门召开会议,并号召其他人也加入你们的罢工。
    或者,派可靠的工人到工作场所的每一个部门去解释发生了什么事,号召全体员工举行一个大会来决定采取什么行动。
    重中之重就是,一定要让尽可能多的人尽早加入罢工行动。不要只让最有战斗性的那部份工人单枪匹马走出去——假如发生了这种情况,那么,那些了解这场纠纷中工人方面情形的人就要被堵在大门外,管理层则能够不受限制地散布有关罢工的谣言,并向其余工人大谈其片面之辞。
    无论如何,罢工首先应当召开会议。要是不能在工作场所开会,那么,一旦尽你所能地动员到尽量多的人之后,就直接在大门外集结。会议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把罢工的缘由(issue)尽可能地讲清楚,让每个人都知道为什么要罢工。
    (2) 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让所有的人发表意见,不管什么样的行动方案都通过投票决定。
    (3) 讲清楚期望大家做什么事——定时的罢工纠察,到附近工厂巡回讲述你们的情况并获取支持,出席会议,罢工委员会的职务,以及待完成的专门工作——这些工作在本手册中将有清楚的介绍。
    (4) 选出罢工委员会——特别是在没有工厂委员会的情况下。确保对委员会的一致认可。
    (5) 如果委员会有时间碰头并制订组织的细节,应于第二天定出罢工会议的时间和地点。
    (6) 在第一次会议之后,一定要确认所有参与罢工者的名字、地址和电话号码都记下了。管理层当然知道这些信息,并且能够联系每一个在家的工人。罢工委员会要是坐等工人来找他们,将会面临非常不利的局面。
    04.JPG

    2011-7-16 20:56 上传

    下载附件 (30.44 KB)

    图:左边文字——对所有尚未罢工的人讲话(Talk to anyone not yet on strike)
      右上文字——(参加罢工)不然我们要割掉你的鸟蛋!(Or we’ll cut your bollocks off!)
    [1] (走)出去,在标题和这两句中分别是walk out和come out,本身都有拒绝工作、罢工的意思。
    说明:本篇尚个别译文还需要再求证。

    开始的几个小时
    任何一场罢工,头几个小时都极为重要。工人的热情必须被利用起来,不容浪费,比如让工人们漫无目标地分散回家。每个罢工工人都必须对行动很清楚和乐观,知道他们可以做些贡献,并且坚信罢工会被组织得很好。所以关键是,在还未明白“从现在就开始行动”之前,绝不能让任何人散会。
    立即在工作场所设立罢工纠察线。这么做就是向管理层表明,你从头起就是认真的。而在管理层得以开始组织起来阻止你以前,这么做还确保了你纠察的权利。
    罢工的头几个小时对那些潜在的罢工破坏者也非常重要。他们继续工作的时间越长,就越难把他们拉出来参与罢工。必须从一开始就让这些人感到:加入罢工比考虑穿过罢工纠察线去上班要自在得多。
    罢工纠察线上的最初几小时还会给接下来的罢工定下调子:此时我们能够让越多的运货车(从罢工纠察线)折回去,我们就越容易从始自终保持这个先例。
    第一天或开始几天,所有的努力都应集中在工作场所上,保持所有罢工者的团结,说服其他没有参与罢工的工人加入罢工,跟其他班次的工人谈话──如有可能,尽早安排去他们家里跟他们会面。

    刚开始的几天
    尽快开始将事情组织和分派好。最坏的情况就是一两个人操办所有的事情。罢工秘书或召集者应将所有的局部工作交给其他人,以便有时间来监管整个罢工的执行情况,采取新的对策,并和所有的罢工者保持联系。
    委员会:罢工开始之后,当天晚上应当召开委员会的会议,讨论组织问题并安排第二天群众大会的事务。委员会应由选举产生,成员在罢工期间必须可以撤换。有些成员可能退出,所以委员会要发展那些有想法的或者愿意做事的工人。尤其重要的是,避免让委员会之外的罢工者觉得他们被忽视,或是他们的意见被置之不理。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这一点。
    罢工委员会必须足够小,这样效率才高,又必须足够大,能够担负所有的工作,代表不同的人群和利益。每一个成员都应有自己的专门职责。附近工作场所的工人代表也应被邀来担任委员会的顾问。
    罢工纠察:委员会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拟定一份罢工纠察员值班表,把全体罢工者列入其中。罢工纠察一个班(就像站岗换班)通常约为5小时,但头几天要集中力量阻止那些破坏罢工者(不准备罢工的人)越过纠察线。要确保每一个班都有一个纠察队长来负责并向委员会汇报情况。
    在我国有某些地方按照工人居住区来制订值班表,这是个好主意。这样一来,同一区的工人可以共享交通工具,确保罢工纠察员准时到岗,维持士气和参与度。
    05.JPG

    2011-5-4 18:44 上传

    下载附件 (17.79 KB)

    上图文字:“给我们钱”
    给每个人一件事情做:应该由一个人来负责组织以下的活动:
    ──制作传单和请愿书
    ──制作布告、海报,和横幅
    ──巡游其它工厂和工会分部。
    ──财政──来自捐赠的收入和来自困难基金(hardship funds) 拨付的款项。所有收入都应详细记录,并开出收据。
    ──社会保障金
    ──给罢工者的新闻简报
    ──罢工纠察线:拟定值班表,调整、检查值班表,监督罢工纠察队队长。
    ──社交活动(即对外联络——译注),筹措资金事宜,在有些情况下可能要安顿孩子们。
    ──宣传,以及和媒体打交道。由一个宣传委员担任专门的发言人。
    会议:一般来说要好几天才能把所有这些付诸实践,但在第一次群众会议上便应定出尽可能清楚的各种细节。每个人都应担负纠察任务以及上述的若干工作。要注意避免形成这样一个糟糕的局面——因无事可干导致无人在场,无人在场就会什么事也组织不起来。
    有两件事会毁掉罢工──漫无目标的沮丧和困惑。为避免后者,要定下未来群众大会的时间和地点。在第一个星期,每两次委员会的会议之间,应间隔一天。早上10点的时候给他们打电话──因为当天还有时间来组织行动──绝不能下午才打电话。最后,要统一规定一个时间,让所有的罢工者能够跟委员会联系。
    定期通知开会是保持罢工士气的关键。邀请外来的演讲者参加会议──当地有罢工经验的工会成员,已提供支持的工厂的工人代表,工会干事──但始终要确保由罢工委员会控制会议。对那些有经验、擅长演讲的全职干事应当小心──不要让他们支配了会议。
    别让那些反对罢工的工会干事——尤其在非官方的罢工中你总会发现他们——把会议的气氛破坏。通常他们会把反对罢工的立场伪装起来:在会上说他们支持罢工,然后接下来说罢工会是多么艰苦,多么漫长,把谈判进行下去是多么困难等等──除非你降低要求,回到谈判桌(以及,暗示大家复工!)。
    在罢工会议上要确保把每一个详情都报告给所有成员。这样一来,便能够预先防范对罢工士气有害的谣传。

    呼吁书/布告
    尽快将呼吁书和关于你们的情况的声明付印。将之散发给各个工会分部,你所在的联合企业的其它工作场所或部分,以及你的工作场所内(假如)没有直接参与罢工的工会。呼吁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这场劳资纠纷因何而起,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有多少工人参加,他们所在的工会,以及罢工是否为官方行动。
    ──其他相关的和令人感兴趣的信息,例如公司的利润。
    ──接受捐赠的地址和表示支持的信息。
    ──尽量搞到一个正式工会的盖章。
    用直接了当的语言──切记不要用工会行话——简洁扼要地把详情说清楚!另外再起草一封致罢工者家属的信,讲明为什么你们要罢工,以及他们能够怎样支持你们。
    很快你们就将需要制作其它的打印材料──有关社会保障金和(工会给予的)罢工津贴情况的说明书,一份面向公众的传单,一份给罢工者的快报。快报的目的不仅在于提供信息,提高罢工者的士气,而且打击管理层和工贼的士气。每一个小小的胜利,老板的每个行动,都要在快报上全部发表出来。
    注:略去末段关于借助工会组织、左翼党派的印刷设备和报纸来宣传罢工事件。

    第一个星期
    既然事情已步入正轨,就得开始加强组织,千方百计扩大罢工。应先做以下几件事:
    —联系其成员在本公司工作的其他工会:
    每个人都参加罢工,这是最理想的。迅速获胜的最好办法就是以每一个工会成员的团结和决心令管理层担惊害怕。
    但是,假如其他工会的会员或另一个班次的工人还在干活的话,要作为工会成员伙伴与他们交涉:“我们现在有困难需要你们帮助,将来有一天你们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困难而需要我们的帮助。”准备传单,呼吁他们全体支持你们。要求他们的工人代表召开一个特别会议,让你们的罢工者能够去演讲。会前先去仍在工作的工人代表家中拜访,跟他们谈谈为什么你想要他们参与罢工。
    如果你没能让他们罢工,至少要求他们,不要碰罢工者份内的工作。如果管理层施压给他们,告诉还在厂内的工人坚持拒绝碰那些工作。
    如果他们还是在工作的话,要求他们搞个定期募捐或为你们筹款。
    记住在罢工过后,要在工厂内建立一个团结和强大的工会组织。
    罢工手册

    2011-7-16 16:19 上传

    下载附件 (33.62 KB)
    罢工手册

    图:左下说明文字——拜访工人代表的家
      右上两个招牌——左:Chez Nous(法国餐馆名)。右:Che Guevara(切•格瓦拉)
    —带着呼吁书和传单巡回拜访周边的工作场所
    应该让罢工者们参与巡回拜访,把战斗性最强的工人们和一两个动摇不定者一起带上——他们的信心会因为这一经历而受到鼓舞。去到每个工作场所时,别让门卫给挡回去,直接要求面见会议召集人或是高级工人代表。如果门卫执意阻拦你们,就通过人事部门联系会议召集人,说你们是工会来的。
    一开始就应当把罢工事宜告知当地周边的工人代表,要求他们发布传单和组织募捐。把你收到最多支持的工厂列一份清单——不仅是为了向罢工者汇报以鼓舞士气,也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报答那些支持你们的工人。
    —抵制产品
    现今工厂之间的相互依靠及零件的可互换性,通常意味着除非将罢工行动扩展开来,否则即使某工厂全体罢工,管理层仍能从容地避过这一打击。假如管理层只需通过从其它厂或储备仓库或海运进口等方式便能搞到你们平时生产的产品,那你们的罢工影响将被削弱。
    所以要搞清楚你们的罢工会给本厂的生产及其它工厂和相关货运公司等等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开头可以通过信件联系他们——之后派出罢工者代表团交涉。如果码头海运部门的工人能够抵制运送你们工厂的产品,会给你们的罢工以很大助力。
    —向工会官方施压,要求其认可罢工。要确保把报告送达所在地区的工会委员会(即上级的、地区的工会——译注)。
    —即使你们的罢工得到工会的承认,罢工费也是少得可怜。要找其它门路弄到钱。通过任何可能的渠道发出呼吁——通过同业工会,工会联合会(TCU)分部,政治组织,租房协会,移民组织,各类社交俱乐部。在地区人力资源协会能找到一份列有超过50名以上工人的工厂清单,它们的电话号码也能从当地职业介绍所找到。
    筹集困难基金很重要。个别罢工者不应被落下,让他们单独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罢工的力量来自于团结,困难基金则是向每个人显示这一点的好机会。行动应公开进行,这样大家在有需要的时候都能无拘无束地提出要求,它应当被理解为公平分配。不应鼓励临时筹款,如果要临时筹款的话,应确认能够募得罢工基金。
    007.JPG

    2011-5-7 11:25 上传

    下载附件 (35.8 KB)

    上图文字:试试提个水桶到工厂门口募捐。左边工人用以倾倒的桶上“ALE”意为“啤酒”。
    —每一次和管理层(或官方工会,见下)打交道都必须通过罢工委员会进行。管理层给罢工者的信件应当被交予罢工委员会,信件如无盖戳则退回。
    —不理会解雇通知。这类通知没什么意义,如果真有什么意义的话,就是令你们得到更牢固的支持。不过,这些解雇通知要保存,以后你要求社会保障金的时候可能要用到它们。
    管理层会千方百计力图瓦解罢工——散布关于政治关系的谣言(译注:比如不明真相的工人受赤色政党煽动及操纵之类),激起种族歧视,解雇一部分人同时利诱另一部分人复工。罢工委员会必须战斗到底以维护罢工的团结和信誉。这意味着罢工委员会绝不能脱离罢工群众,意味着经常召开罢工会议,做汇报,乐于接受建议和吸纳新成员。
    留心当地媒体:
    媒体早晚会攻击罢工,但请记住,当地的一些记者和报社职工也是工会成员。他们有好也有坏,但你不妨坚持讲述你们的情况,总是会有可能获得发言机会的。试着联系报业记者工会的主持人(相当于工人代表职位),但要记住,他或她个记者,受控于编辑的压力,所以应当小心。
    [注] 小册子中多处提到Social Security,现通译为“社会保障金”。后面有一节专门讲“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的,即如何要求社保部门合作,不合作的话应如何对其施加压力等等。原译者没译,大概因为离吾国现状更远。兹不拟补译。

    http://www.laborpoetry.com/
    工会官员与官方认可
    最重要的是记住:把工人和普通工会成员放在首位。永远不要轻信前来吹风的工会官员,他们对罢工者的苦衷大表同情,然后说“好的,就交给我吧”。一句话,绝对不要。
    任何一个罢工的力量都源自于罢工者本身。是你们凭自己的力量拒绝劳动,停下生产,损害利润——管理层最怕这样的事。没有你们的力量,那些全职的工会官员就会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那样软弱无力。但如果你们“交托给他”,把所有的事情搁下,让他或她去和管理层谈判,结果就是用语言代替了行动,罢工的动力和热情逐渐低落,罢工者的力量也就随之消逝。
    工会官员有好有坏,有些工作努力,有些则不,有的愿意参与罢工并一直尝试代替你负责罢工事宜,另一些人你接连几星期看不到他。但有一个重要之点是很清楚的:他们所做工作的真正实质,就是充任中间调停者。他们的地位,甚至他们的存在,恰恰有赖于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代表你们从管理层那里赢得一些让步,同时为管理层从你们那里赢得一些让步
    管理层想要你们做的让步,当然就是削弱罢工。所以要坚决抵制那些声称“我们在按程序走下去”、设法要罢工者复工的工会官员。抵制那些以“我们来谈判”为由想要你们取消罢工纠察线的官员。
    假如照他们说的那样办,罢工就丧失了力量。即便工会官员有加百列天使长[注]陪伴在侧,充其量你也只能从管理层那里搞到点小钱。
    当然话虽如此,你还是得和官员们共事,考虑他们的建议。作为工会成员,你们付给他们工资,那就告诉他们,你们想要哪些东西:尽快支付罢工津贴,传单,布告,当地工人代表和分部秘书的名单,从工会调研部门弄来公司的详细资料。对一个经验不足的罢工委员会来说,某些有过罢工经验的较好的工会官员是很有用的。
    但是,成千上万普通工会成员的千百次罢工经历告诉我们:绝不许任何人从你们手中夺取对罢工的控制权——不论是最高职位的TUC(工会代表大会)总秘书,或以下的任何人。要记住,罢工应由罢工者和罢工会员会控制,并且要让人看到是工人控制着罢工。这会使管理层感到害怕。
    注:加百列——《圣经》里向童贞女玛丽亚预报耶稣将降生的天使长。

    罢工纠察和法律
    015.JPG

    2011-7-11 19:15 上传

    下载附件 (46.81 KB)

    图右上文字:所有通过厂门口的车辆都要被拦下质询……
    图左下文字:纠察 不要穿越
    罢工纠察线是罢工的核心与灵魂。一场有效的罢工意味着有效的罢工纠察——坚定,有始有终,管理有方的罢工纠察。如果罢工纠察很弱,组织得不好,会导致整个罢工崩溃,其他事情多好都不管用
    罢工纠察有3个重要目的:
    ——阻止任何货物、物资、食物和供给进出工厂。在此,罢工者需要其他未直接参与的工友们的团结,并且通过向其它管理部门施压从而给你们的直接管理层制造压力。
    所有通过厂门口的车辆都应该被拦下质询。把罢工的详细情况告诉每个司机,并问问他们是不是工会成员。如果他们是交通司机工会(Transportand General Workers Union)的一员,就提醒他们去年冬天他们自己的罢工,并告知他们回去联系他们的代表或地方干事。要是他们拒绝,就记下他们的姓名资料(司机证件一般都放在挡风玻璃处)并通过你们的全职工会官员通报给他们的工会。
    如果那个司机不是工会成员,就告诉他们,你们将会把他们的公司列入当地工厂的黑名单,所以他们应该先回去向他们的老板报告。将所有的工贼司机的名单记下(而且要能让其他工人看见),以便之后通过其他工厂,码头或机场的工会代表当面找到这些人。如果遇上很固执的工贼,就派车跟住这些人,阻止他们,不管他们在哪儿送货或者接货。
    阻止邮递员越过纠察线可能是你的第一个胜仗。到最近的信件分拣室的邮政工人工会(The Union of Post Office Workers)去拜访一趟工会干事通常会有用。根据法律,邮递员并不非要越过罢工纠察线,不过他们一定要把信件交到分拣室。这就意味着进一步向你的管理层施压。假如他们也停下工作的话,当地工程中心的邮政局工程师工会(The Post Office Engineering Union)干事通常能保证电话得不到维修。
    ——罢工鼓动员(Flying Picket)——号召其他工人(意指参与罢工——译者)或阻止货物进出其它工作场所。在负有责任的工会没有正确完成任务,而对有关的工人代表个人提出要求后得不到答复的情况下,罢工鼓动员也应该将他们列入黑名单。他们应先从向有关联的工人发放传单入手,然后开始正式针对车辆和工人设置罢工纠察线。这种罢工纠察线会大大加强给管理层的压力。
    ——打击工贼的士气,增强工人的斗志。这是为你们的罢工所做的真正的战斗。必须不断地向工贼们证明,你们不仅是正当的,而且是必胜的。决不让他们有好日子过。决不跟他们开玩笑或套近乎——否则他们绝不会加入你们这一边。友情或忠诚必须被用来一致对外,反对他们——而决不许被用来反对你们。工人代表对待工贼要冷淡,记下他们的名字并告诉他们,解雇工贼是结束罢工的条件之一。
    016.JPG

    2011-7-11 19:15 上传

    下载附件 (52.3 KB)

    图上文字:
    右面传单上的文字:加入我们
    下方文字:决不跟工贼开玩笑
    愤怒和沮丧可能有害于罢工本身,罢工纠察应该成为发泄这类情绪的途径。把黑名单公布出来也不等于可以放松纠察。
    罢工纠察还可以起到号召以及跟其他工会成员联络的作用。在罢工的关键时刻,应号召大规模的罢工纠察以促进群众对罢工的支持。午餐时间的大规模罢工纠察是一个吸引临近工作场所基层工人的很好办法,从而可以募集更多捐款或为募捐做准备。请他们的工人代表在午饭后领导工人直接从工作场所游行到罢工纠察线来。
    ——法律有关罢工纠察线的规定并不清晰。按照1974年的《工会和劳动关系法》,你有合法的罢工纠察的权利,条件是你们要跟工贼商谈(如果他们停下来听你说)。不过,正如一个法官在1896年讲过的:“假如你的行动不逾越法律,你就无法开展一场有效的罢工”。
    在那样的场合里,警察要保护“私有财产”——这意味着你和家人挨饿时,你的老板有权置之不理。被捕的危险始终存在。但如果负责纠察的代表知道这些问题,危险就能最小化。跟警察打交道时要机智,礼貌,但是坚定。
    罢工纠察权是靠人数和决心建立的。只要嗅到弱点,警察就会摆布你们——在罢工纠察线上,罢工者越是坚定和自信,警察就越没信心。
    根据法律,你只能在工作的地方搞纠察,不能堵住大门、人行道或是公路,你不能阻止车辆,即使它们设法要把你撞倒。大部分的法律可以用来跟你作对——“故意妨碍”和“威胁行为”——要交一点罚款,但“袭警”(比如推搡某个巡警)就严重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威胁及侮辱行为”只有发生在公共场合才成立——所以,如果你骂某人的话,要确认你是在工厂的里面。
    不过,法律是不精确的,而且很便于警察自己来解释。保守党人也威胁说要加强反工会法律。但是严格按照法律来讲,一千个球迷在车道上散步是违法的——尽管这样的事每周六在每个足球场周围都发生,警察并不干涉。罢工纠察线也类似,技术上是否违法,跟实际发生的事情之间有很大差别。
    决不能忘记,要赢取工会权利,工人们就不得不对抗法律。警察不可能将每个罢工者和每个纠察队员都抓起来。
    假如你真的遇上警察的这类干扰,导致罢工纠察失效,就要求当地的其他工会活动者组织一个大规模的联合纠察。要是警察加大赌注,那么你们就把赌注加得更大,叫更多的人参加纠察,支持罢工。尝试接洽行业工会总部,其它工作场所和活动。
    如果有人被抓,以下几点就要注意:
    ——记下那个参与的警察的名字,至少记下他的警察代号。
    ——在抓捕事件发生后,尽快让所有的罢工者和目击者写下他们对所见到的事情的陈述。如果有记者在场,一定要问问该记者的名字和电话。
    ——尽快找到一个律师。当地的一些左翼党派和工会总部通常会知道一些对工会案件抱同情态度的律师。
    ——派人去警察局去等候被捕的人释放。事发2小时后通常会放人。如果3个小时后还没放人,给律师打电话。
    ——确保有足够多的罢工者出现在法庭上。让被捕的罢工者知道他或她得到支持是很重要的。
    ——向所有的支持者征集特别捐助以应付罚款和其他费用。

    进一步施压
    一旦罢工持续了三、四个星期,还没见什么起色的话,你可能开始碰上一个心理障碍了。兴奋的时刻已过,财政与个人问题开始层出不穷,看不到头。这个时候,必须扩大行动,找到其它办法来激发热情:
    ——全国范围的产品抵制[1]和募捐。把罢工者一车车地派往全国各地周游,特别是前往你所属的联合企业的其它部分,或是最重要的供应商,或是你们产品的客户。基层工人办公室(Rank and File office)应该能帮忙组织这些事情。此时你可以郑重地要求抵制公司产品,不仅在工厂里,而且在仓库、港口、机场这些地方将之列入黑名单(尤其是在官方认可的罢工中[2])。
    不过,抵制产品并非一件易事,因为有可能导致工人代表所担心的下岗和其它问题。你们需要表现出罢工是坚不可破的,这样才能赢得更多同情。散发全国性的传单是个好主意,不仅要写上详细资料,还要附上你们要列入黑名单予以抵制的货物的照片
    ——各工厂范围的募捐和筹款。再次造访当地的各个工作场所——尤其是那些你们去过而且反响不错的地方——这次你们应要求在工厂范围内募捐,在大门口摆放用于募捐的小桶,向工会成员提出自愿捐款。
    ——后勤支持委员会(support committee)。通过当地的行业工会、分部、工人代表委员会和居民协会,推动建立支持罢工的委员会来散布你们的传单,让当地报纸报道你们的罢工,在社区范围内搞募捐。如果你们是公众服务业(Public service)的工人的话,这个时候料想会面临抱持敌意的报纸电视等媒体的猛烈攻击。所有的公众服务业工人都应该制作更多传单,到公众和基层工人中去,解释为什么服务被中止,到底谁是罪魁祸首。
    ——妇女(丈夫)委员会。罢工中,应当尽快建立这样的委员会,让工人的家属能够直接参与到罢工中。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对抗媒体致力宣传的、反工会“家庭妇女”运动,而且能够减少家庭里的压力和冲突。如果罢工者得不到足够支持,家庭(通常是妻子)将不得不面对罢工最糟糕的方面。把他们带进罢工集体中来,让他们感到这也是他们的罢工。
    ——社交,游行,公众影响力。趁这个时机搞个社交活动是个好办法。卖门票给各个工厂、酒店、社交俱乐部、居民协会等等,还有给罢工者家属们送去合适的邀请函。
    游行可以很有用,但也可能会分散注意力,令群众的目光从罢工纠察线移开,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好像官方正在“做什么”似的。利用游行做宣传,考虑一下能够让媒体感兴趣的其它角度——“有人情味”(human interest)的故事,和其它斗争的联系,大规模纠察,街头演出组织。在心理方面正如在其他方面,重要的是罢工者不能被冷落到一边,一定要成为受注意的中心。
    ——向工会施压。到这步田地时,很多工会成员都会觉得工会开始变成个累赘[3],并没有利用它的力量来支持他们的斗争。这个感觉有时跟事实相差不远。要尽快把工会官员叫出来。不要单独去对付他,而要把他拖到罢工纠察线上。
    跟工会成员们讨论工会的本质和问题所在是很重要的——不同的态度、反应和政治立场,为什么事情会发展成这样,对此能够做些什么。不要只是把批评驳回去。

    图:把你们的工会官员拖去罢工纠察线
    [1] 全国范围的产品抵制(nationwide blacking)——Blacking的意思是把某种产品或货物列入黑名单,不接受或不销售。
    [2] 官方认可的罢工,即由工会组织的合法罢工。
    [3] 累赘——直译“笨重的机器”。

    占厂
    占厂是进一步施压的强有力的一招。不过,通常罢工者不很情愿去运用这一手段,觉得它不大合法。事实上,只要不造成永久性破坏,不牵涉对任何反对占厂的人使用暴力或威胁(你知道如何把握分寸),占厂就绝对合法。
    如果向警察解释清楚,占厂行动是按章进行的,是作为劳资纠纷的一部分,参与其中的工人都是因为他们的工作而有此权利,警察将不会干涉(如果有目击者在场)。不过,老板也有权将此事提交法庭,而且多数情况下将(通常在3至4周后)得到一个法庭命令,把你们赶出来。
    占厂有几个有利因素:
    ——如果某个重要场地被占领,那他们肯定要停产。
    ——工贼被挡在外面冷清清,你们在里面却热哄哄。
    ——它使老板们彻底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它大大加强人们对这场争端的兴趣。
    ——它把你们的力量集中起来,这样随时可以把人叫齐。
    ——它使你们能牢牢掌握劳资纠纷的控制权,(工会)官员则听你指使。
    ——这样一来警察想找麻烦也难一些。
    基层工人报纸《汽车工人》提供了关于占厂的最有用的建议:
    如果老板给了你们合理的提前裁员或关厂的通知,准备工作就极为重要。工人代表委员会应当从现有成员中选出小组委员会,为下一步可能发生的静坐占厂拟订计划。同时,要采取措施防止工作被转移到工厂之外。
    一旦投票决定占厂,便不应耽搁,使外人得以动摇军心。占厂应立即开始。刚开始采取的行动至关重要,将会决定这次斗争的范围。管理层和监督员必须立刻被驱逐出厂。工厂办公室必须被接管。大门口应设下路障,建立一个紧急保安体系,控制工厂人员的进出。
    接下来,要重新召开工厂会议,讲清楚必要的任务。要选出一个占厂委员会。必须订出值班表。
    占领了办公室,就控制了保险单。此时应进行民主决定,是否应该冻结保险单,这样能够保证斗争不会因为人员流失而被削弱。头一周,每天都应当召开群众集会,以确保正确地组织整个过程。
    要选出单独的委员会来分管各项重要的组织性事务,比如安全、财务、信息、食物、清洁、医疗、娱乐,等等。所有的工人都必须参与到至少一项任务中来。
    占厂值班表应确保厂内始终有稳定的最低限度的人数,以及为所有主要的需求提供服务。
    应当民主地作出决定,那些不参加占厂或罢工的人,除了罢工费之外将拿不到其他任何好处。
    公司的办公室要充分利用。除了利用电话之外——假设同情你们的邮局工程师拒绝切断你们的电话——公司的丑闻也许能够收集到很多。应当尽可能使之广为人知。
    为了预防被赶出去,所有的机器应停止运转,重要的工具要藏起来或偷偷运出。
    主要的是,让每个人都参与日常活动。除了工厂内的一般事务,文化活动也要活跃起来。就是说,搞些戏剧,放些电影,组织讲座等等。
    占厂之外的活动也要一直继续。占厂的危险在于,罢工者可能孤立在厂内,与整个工会运动隔绝开来。控制工厂是一张很大的牌,但不能让它成为你手中仅有的一张牌。
    11.JPG

    2011-7-16 09:45 上传

    下载附件 (39.18 KB)

    图上文字:费欧娜,你去试试取得港口工人的支持!
    假如占厂是为了抵抗关厂的威胁,那是很危险的——有可能资产的价钱一直上涨,管理层就乐得袖手旁观,听任你们无聊到死地占领下去。
    占厂是一项劳资斗争技巧,也是一个政治武器,只有在你正确对待它时,才会行之有效。设法召集当地的工人代表开会,搞声援罢工的纠察线,邀请外来演讲者,通知媒体和电视台。如果能够在社会上促成政治讨论(特别是在纠纷将要结束的时候),你不仅能保持占厂,还能够避开法律干涉。

    谈判
    在整个罢工期间,你们的全职工会官员将会向管理层寻求或进行谈判。但是,罢工委员会应坚持某些基本条件:
    - 谈判应在不偏不倚的基础上举行——而不是在管理层占有内在优势的情况下。
    - 在任何时候,至少应当有两个(最好更多)委员会成员出席。如有受害事件,受害者应出席。至关重要的是,罢工委员会成员应当出席所有的谈判。
    - 每次谈判之后,应在罢工者全体会议上全面汇报。
    - 任何协议应包括一个保证所有罢工参与者复职以及不得秋后算账的条款。
    - 罢工者不要做出“善意的表示”。不要缩减罢工纠察。要保持压力。不允许工会官员以谈判为借口,将罢工控制权从你们手中拿走。不管他什么,如果管理层仍然受到压力,他在谈判中的地位将会更强大。
    最后,不要过多地把精力放在谈判或会议承诺上。管理层都是两面三刀、翻云覆雨的能手,他们的特长就是利用谈判来挫折罢工工人的士气。
    12.JPG

    2011-7-16 15:21 上传

    下载附件 (21.86 KB)

    图:左下文字——(工会)官员不是神……
      右上招牌中的文字——猪和官员



    复工
    结束罢工和复工条件都是由你们自己决定。决不能让工会官员或其他任何人令你们复工,特别是当你们已经赢得了作为一个组织良好、纪律严明的罢工集体的声誉。但有可能到某一时刻,你们必须作出决定,是否值得继续罢工,是否你们已赢得你们能够赢得的一切,以及是否到了减少你们损失的时刻。太长时间地继续罢工,可能会转胜为败。
    组织完善的罢工是不会被彻底击败的。始终应当设法在比你们刚罢工时地位要强大的时候复工。事关结束罢工的问题时,这确实是决定性因素。
    不管你们已经赢得(或失去)什么,必须是一起复工。绝不能同意分阶段复工——这会使你们易于遭到报复,并使管层理和工头放手去干。复工前应发布一份公告,概述你们赢得了什么,并将继续争取什么权益。向拒绝参与罢工的人讲清楚:你们他们赢得了什么。
    如果你们赢得了大部分要求,去宣传你们的胜利,但不要骄傲——不要造成一个你们或许不得不再次罢工的情况!如果你们失败了——或只得到部分胜利——那就设法去争取任何可以作为重建的基础的东西。
    最后,当你们复工的时候,记住罢工中得到的所有教训。发行一份定期的工人代表公告,发布你们的工人委员会的会议记录,召集定期的车间和工厂会议。不要害怕向你们的工会成员提出要求。
    复工后十天内发生的事,可以决定工厂在未来六个月内的情况。管理层是感到自信还是害怕?工头是信心十足还是态度谨慎,生怕被你们轰走?如何复工以及复工后应该怎么做,是值得规划一下的,就像你仔细规划罢工本身。设想管理层一切可能的尝试,并采取防范对策。确保所有罢工参与者都知道,并准备好对付管理层制造的问题。

    总结
    罢工——根据报纸和电视的说法——是一件“坏事”。没有电视节目教你们如何赢得罢工,在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中没有为工人谋取最多权益的工会组织者。
    每个工人都知道,罢工可能很艰难,需要勇气、决心和工作时间。但是,罢工能赢得更多的东西。组织良好的罢工能够鼓舞人心,给参与者带来自信、自尊和共同利益的意识。
    虽然没有赢得罢工的全套规则,但有一些关键之点:
    - 始终保证所有罢工成员知晓正在发生的事态。避免混乱和谣言。定期召开群众大会和讨论。确保召集人或罢工委员会成员每天都在纠察线上,以处理询问和突发状况。
    - 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代表负起责任。
    - 让其他工作场所以及整个工人阶级社区的工人代表和工人们都参与进来。让罢工者的家属也参与进来。
    - 将罢工扩散。始终寻求新的倡仪。
    - 确保复工是经过正确组织的。
    一场成功的罢工不仅是其参与者的胜利,也是整个地区工人的胜利。它激励了工人的信心。在罢工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联系和接触,增强了当地的组织。
    但随着新保守党政府摆出的威胁工会的态势,有必要建立更持久的机制。我们需要不断发展地方激进分子之间(不论其正式立场为何),以及各产业与各工会之间的联系。我们需要全国性的组织,以便协调我们的行动,分享我们的经验,并且在基层普及我们的政策。这样的群众组织不会在一夜间建成。需要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但是,通过这项工作,我们就能建立起更强大的工会运动,能够捍卫和促进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

    译后记

      这本罢工手册名为《罢工吧!》(going on strike),初版于1979年6月,当年12月重印。也就是说,其背景是1970年代末英国的工人斗争。由于时代与国情不同,《社会保障金》(Social Security)这样可借鉴之处不大的部份就略过不译了。小册子里还有其它许多内容都不能直接适用于当前本土。例如在多数发达国家,由工会出面组织或承认的罢工才是合法的,吾国罢工则“无法可依”(官方如有定罪需要,多半定为妨碍生产秩序、社会秩序罪)。又如工会官员的角色:
      “工会官员有好有坏……但有一个重要之点是很清楚的:他们所做工作的真正实质,就是充任中间调停者。他们的地位,甚至他们的存在,恰恰有赖于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代表你们从管理层那里赢得一些让步,同时为管理层从你们那里赢得一些让步。”
      但在吾国,工人不可能“把工会官员拖去罢工纠察线”,就算拖去也没有用,因为基层工会要么是纸面上的工会,要么工会官员直接充任老板或经理的助手。更上级的官方工会越来越被催促要负起阶级调和的重任,努力夺取维权大旗,甚至支持工人有限度的维权。然而在官方工会架构之内且又不受上级操纵的基层工会却必然是不被容忍的,“第二工会”的下场则是严加取缔。因此,吾国的“工会运动”势必极为坎坷。由工会支付“罢工工资”是不要指望的,只能由罢工者向资方争取。暂时来说,官商已开始敏感于阶级斗争的尖锐化,但仍努力对局势严加掌控,铁拳依旧是对付贱民最有效的武器,如果不是唯一武器。尽管吾国改良主义的土壤肥沃,“西式工会官员”之类的阶级中间商空有广阔的市场,却欠缺资本和生存空间,生意尚难做大。
      尽管如此,对“自主工会”及其官员可能的演变,及其在劳资斗争中扮演的角色,预先了解是有好处的。台湾“自主工会”的普遍保守就是值得警惕的案例。但假如以“工会易于官僚化和保守”为由而反对工人组建工会,则是反动的。80年代末,韩国工人纷纷起而斗争并加入工会,这一局势事实上蕴含着巨大的革命潜力,只不过由于缺乏社会革命的方向,这一巨大潜力未能导向冲决资本主义体制。
      在吾国,罢工的工人们对“罢工纠察”同样没有概念,在少数的占厂行动中——比如国企工人反私有化斗争,或三资企业工人在老板逃匿之后扣押机器原料以求讨还欠薪——存在着自发的罢工纠察,即阻挡车辆、人员进出企业,但这一手段并未得到普遍而自觉的利用。对付“工贼”——继续上班而不参加罢工,或顶替罢工者去上班的工人——要么束手无策,要么以暴力对付。事实上,组织罢工纠察乃至占厂是更“文明”也更有效的对付工贼、向不参与罢工的工人施加压力和影响的手段。
      在罢工过程中,由发起罢工的部门的工人跟其他车间、部门串联,号召一起罢工,组织工人开会、讨论甚至辩论,发布公告,散发传单(包括向本厂和其他厂工人、周边居住区的工人、市民或村民),沟通信息(包括随时报告资方和工人的行动)并公开辟谣,争取让所有的工人都参与一项以上的活动,组织各种小组并开展学习、娱乐、文艺等活动,各部门工人代表的选出和碰头讨论,如何对待谈判……书中写到的这些内容都很值得借鉴。在历时稍长(比如好几天)的罢工中,工人最初的热情可能或快或慢地耗尽。“漫无目标的沮丧和困惑”、官商的大棒加胡萝卜政策,都可能使得在罢工中未能组织起来、仍然处于散漫状态中的工人很快陷入意志消沉。因此,学习如何组织罢工,鼓动工人的集体参与,将大大有助于在此类斗争场合激发工人的觉悟和积极性,令斗争方向更为明确。
      关于“厂外联络”,吾国工人往往限于联系媒体、律师,跑跑衙门。这里不存在“当地的其它工会或车间委员会”,也不可能诉诸“行业工会”或“工会分部”的支援,因此在本土,问题就应当是如何与(例如开发区里)其他工厂的工人,甚至与同一集团的其他工人建立联系,乃至共同行动。同样,“抵制产品”在吾国也无法成为扩展罢工的手段,而只能是对罢工行动的补充,即寻求外界帮助,扩大影响从而向资方施压。考虑到资方暂时转移生产的可能性,如何联络本集团或本地区同行业其它工厂的工人,今后也一定会提上日程。
      “罢工委员会”是小册子的一个论述重点,其要害在于:作为罢工者的代表和组织核心,罢工委员会与工人之间必须紧密联系,牢牢把握斗争的主动权,对整个罢工过程周密部署。在吾国,公开的“罢工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或核心在许多场合下是很难生存的,而“秘密核心”又难以保持与最大多数工人之间的联系。在防御式(例如反对资方取消夜班津贴或减少年终奖数额)的罢工中,集体行动直接针对有限而明确的目标,胜负很快决出,往往无需核心组织者,凭借短时间内的齐心便足以应付,被秋后算账的可能性也较小。但在争取提高工资、大幅度改善劳动条件乃至成立工会的斗争中,或在资方大力进攻且志在必得的形势下,这种无组织的自发罢工就会表现出相当大的局限。如何进行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罢工斗争,并且避免被“枪打出头鸟”,以及在斗争后巩固成果,保护积极份子以及全体参与者免于秋后算账,就是一件严肃的、必须累积经验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2011年7月16日

    呼吁书/布告
    尽快将呼吁书和关于你们的情况的声明付印。将之散发给各个工会分部,你所在的联合企业的其 ...

    转一下。HR畅谈如何处理罢工》读后感,主要谈主帖案例:
    工人的斗争需要学习,积累经验教训。资方(包括HR等管理层)当然也在学习,彼此交流管制、驯服工人的经验——尤其在劳资纠纷较多的地方。资方通常拥有许多比工人有利得多的条件,可以施行处罚、解雇工人,可以“先与当地劳动部门沟通好”,有条件及必要时可以请强力机器帮忙搞定,如此等等。在小企业里,老板通常直接负责管理,稍大一些的企业,则老板往往行使“最终决定权”或只管重大事项,一般的管理任务则有专职的经理及整套管理机构负责。这里统称“资方”或“管理层”。如果劳资一向“和谐”,没有什么让资方觉得棘手的反抗,那么管理层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也未必有处理经验,可能把事情“搞砸”,或者被迫做许多让步。主帖的情形大概也是如此。经理刚上任不久,面对工人罢工,无所施其技,于是悬赏求教。
    从发帖者透露的信息来看,过程是:
    40名派遣工罢工;
    “发生后,老总也召开了会议,只是不是非常及时。上午发生,下午才召开会议”;
    “苗头出现后第2天,开发区劳动检查大队来调查和协调此事,但后来罢工人员不相信他们说的话”;
    “遗憾的是用工企业人事经理却在第一时间与员工谈判,员工没有理睬,出台了《告员工书》,此员工书起到了反作用,给闹事员工一种‘威胁’的错觉”。
    资方经验不足,由“人事经理”与员工谈判,工人不理睬(可能认定他并无“最后决定权”,这是资方无诚意的表现。这里仍有两种可能:1、先派出中间人,比如“劳务派遣企业的经理”等,以便资方有回旋余地;2、直接由总经理或老板来谈,既表示诚意,也可能给工人更大压力)。之后改以威胁,反而刺激了工人的情绪。政府部门介入无效。最后,工人的收获是:
    1、“养老保险已经答应不缴,但员工自己部分不愿意出”。这点讲述得有点不清楚,可能是说,工人不愿交养老保险,而要求其它保险。但不论如何,他们希望自己不出钱。这说明:工人对保险(至少部份保险)本身有顾虑,比如认为这类保险其实“不保险”,或者看不到实惠,工人自己扣钱交保险还不如把这些钱攥在手里。
    2、“加班按要求核算,前2年”——意思可能是:资方答应补算2年内的加班费。这个成果不小(也说明这些派遣工至少有一部份在该企业已经干了2年以上)。
    主帖中,“员工待遇不低。25%以上员工3000元,70%以上员工2000以上,但员工还是罢工”。原因是“上下级关系不好”,通常指“管理粗暴、处事不公”等等。“随后罢工演变成要求缴纳保险,重新核算加班费,不与派遣企业签劳动合同(也就是要跟用工单位直接签合同)”。可见上下级关系是导火索,工人的不满则是多方面的。对工人来说,既然行动,就不应局限于把工潮刺激起来的单独事件,否则资方也易于安抚,而不必做重大让步,甚至不做实质让步,比如大不了归罪于个别基层管理,予以教训或撤换便完事了(当然在更为强势的资方那里,这也会被当作重大让步,可能导致“今后更难管”而予以拒绝)。
    一般做法是“恩威并施”,但具体怎么做,比例和步骤如何,则要看很多因素,尤其是斗争中资方和工人的力量对比。力量较大的资方可能选择“一举击溃”,较小的企业则未必有此能力,至少可能缺乏准备(如某人所说:“公司没有妥协意思,那就强硬政策,象楼主说的开除几个,然后恢复生产。公司比较不利或有妥协,就怀柔政策,先稳定员工情绪,不要让罢工扩大,然后双方谈判,或找其他人从中协调。”)。反之,工人如果抓住时机,或抓住资方的痛处,则胜算就会增大。像《企业管理人员处理工人集体闹事或罢工的一般思路》一帖,就是代表资方对“闹事或罢工”进行估量的。这种估量对工人来说同属必要。
    资方的第一反应必然是:谋求尽快平息罢工和恢复生产。
    假如不是全体罢工——主帖所谈即限于“40名派遣工罢工”——则首先设法“不让罢工规模扩大而影响到公司其他人员”。为此,先安抚罢工者。也可能先封锁,将罢工者与其他工人隔离开。
    “稳定”罢工者的同时,准备人员或另外招人——前者是为了防止工人的行动扩大和升级。后者则是瓦解罢工队伍的重要办法。可以直接引进“工贼”继续生产,令罢工者军心动摇(“看有人上班了,自然有些人会心慌的”),同时分化或开除罢工者;也可以是事后再换工人。
    “稳定”罢工者的方式,包括一整套攻心战:
    ◇自我批评(尽可能说成“公司制度不完善”或“管理方式有问题”等),并表示愿意听从员工意见(工人可派代表协商,或单独找某领导反映;或当场记录员工意见);
    ◇“以后建立正常沟通和反映意见渠道”,“恳请工人积极发表意见”;
    ◇尽快复工,公司既往不咎;否则后果自负;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们都是一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家应彼此体谅”;等等。
    “如果本厂有任务紧,可考虑联系兄弟厂家进行任务暂时转移或其他替代方案”——这点需要一定的条件,需要“兄弟厂家”的合作关系胜于竞争关系。也可能让其它工厂代为加工,支付加工费。虽然有所不便,但可应付紧急订单,更有助于提高资方对付工人的本钱。
    有两人提出一种攻心战术:
    “给工人代表40份拒签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说明如果真不愿签合同,公司也不能勉强,但员工也得签个字,说明是自己不愿意签合同的,看一下当中有没有人犹豫不决的,有犹豫的,就拖过来单独谈话,各个击破。”
    “每人发辞工书一份,不想做的就填好,不扣工资;立即结算走人”。
    这在某些场合可能有助于向罢工者施加压力,制造分化(工人不一定都做好被开除的心理准备,不想付出这个代价)。但从主帖所谈的情形来看,恐怕无用,可能像《告员工书》一样,只会带来“‘威胁’的错觉”。威胁虽然内在于资方的言行当中,但如何使用,仍要看形势。
    革命失败可能继之以社会的法西斯化,也可能虽未达到目标,但仍保留下某些革命成果。罢工亦然,工人可能因为力量太小而又处于成长中,使资方易于收紧控制,又或者资方认为过于危险,努力把事态“消灭于萌芽状态”;也可能被迫做出改善和让步,以防下一轮罢工。用部份管理层的话说:“遇到这种事情,公司不出点血可能不行吧?”
    出血的方式,通常是有折扣地满足工人的部份要求(如“单买工伤保险”,这对资方较有好处,因为如有相关工伤支出,则可报销大部份;对工人的“好处”则很间接)。原因有:
    a. 安抚罢工者的需要,以便工人尽快复工;
    b. 以让步作为分化工人的手段之一。即,部份工人可能认为“争取到这些已经可以了”;
    c. 有利于分化工人和领头者——工人可能认为已有收获,不需要继续斗争,也就不需要领头者。这样,资方在处置领头者、积极份子时阻力较小;
    d. 工人要求资方改变的“某些违法行为”,“早晚都要做”,“早补晚补都是要补”,特别是假如劳动部门介入,或工人寻求仲裁等程序的话,资方可能“理亏”而不获支持。
    关于“谈判”。资方可能直接以工人的要求为蓝本,也可能针对工人的要求先“摆出公司可接受的条件”以争取谈判主动权。
    某人提出“让工人派代表出来跟公司谈,最好是5个人,人多脑就乱,你不打他们自己内部也会不和谐”。意思就是工人代表之间可能意见不一,多些代表谈判利于分化。出现这种情况有多大可能,还不好说。但是在罢工前,或罢工之初,就提出全体工人的一致要求作为罢工目标,是非常必要的。罢工如果经过谋划,就应当包括这一步。如罢工未经谋划,就应及时补足——或者由领头人、积极份子提出完整要求,并与工人商议、修正和补充;或者直接由工人讨论后拟定。
    有工人谈到罢工经验:“我们也罢过工,无论谈判也好,怎么样都好!一定要一口价到底,相信大家的力量是(能)干倒他们的。”至少在当前,“一口价到底”比讨价还价有利。工人可能没有代表,或只有临时代表,或者代表易受打击而不宜出面,而且很难在嘴巴上斗过管理层之类的老江湖。讨价还价可能造成工人分化(即上述的“部份工人可能认为资方做出这个让步已经可以了”)。在某些情形之下(例如国外罢工常见的),谈判使斗争主动权从工人手中滑落到工会官僚或律师之类的专业人士手里,工人的直接行动仅为陪衬。“一口价到底”意味着“不达目的不复工”,是对付最常见的资方及官方“先复工再谈判”说辞的手段,此外,既可避免代表出头,也可体现和发挥工人的集体力量,有利于达到斗争目标。
    “私下摸清组织者”,并针对挑头者、核心、积极份子下手。这几乎是所有管理层会做的事,包括直接隔离、开除,或是拉拢,再通过他们“拉过来一部分人”,等等。不过,那位发帖者意识到,“毕竟他们(挑头者)也会想(问题)以后的问题”,也就是说,带头的工人会明白自己承受的风险最大,资方会先搞他们,可能不会轻易让资方哄住。
    枪打出头鸟是阶级社会的普世价值,而不是中国国情。因此,如何保护领头人、核心份子,如何避免被“斩首”使得斗争夭折,就非常重要。“没有领头人”的集体斗争,虽有好处,但资方甚至官方仍可杀鸡儆猴。如有必要出头领导和组织,则最好应当有不公开露面的“储备干部”,以利于在受到资方打击之后,能够继续组织和维持斗争。较好的方式,恐怕是在资方无法把罢工压下去,不得不“谈判”时,再由工人来公开“选出代表”。
    普通罢工者可能面临同样风险。“先稳住,以后找机会再干掉”,这个手段也可施之于全体罢工者。企业较大,工人几百上千,就很难采取大批量开除的办法。小企业则有可能,罢工人数少的话也有可能。主帖中,多数管理层的心态都是“坚持开掉”,差异只在开除多少人(“刺头”还是全体罢工者)、具体怎么做、快还是慢,以及是否需要避免刺激起新一轮罢工而已。这不光是“报复”心态,更重要的是警诫工人并重建资方管理权和“威信”,所以“坚决不能让这些罢工的人尝到甜头,即使保险交了,加班费补了,也坚决开除!”
    因此,“一口价”当中,应当包含“不许秋后算账”,即不许开除罢工者。对此应当有具体保证。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建立“工人代表制度”,即有工人群众支持的、常设的工人代表。或者争取建立工会。但在当前,这种可能性能有多大?现实中,许多工人(尤其是领头者)会在罢工后离职,以避免资方的后续打压。
    不管资方是否采取“剔除刺头”、大批换人的策略,仍会“吸收教训”,加强后备措施,比如将来招工时少招、不招当地人或特定省籍的人、“以后进新人要多观察,不听话的,话多的不要过试用期”(工人没有自卫组织,不能干预招工和解雇权力,是很难对抗的)。也有可能加强在工人中建立“群众基础”,安排耳目、“自己人”,以防范于未然。

    我们的根据地在车间,在工地,在一切需要劳动者的地方……